丁克華 一手掌握33兆股票 集保脫胎換骨 倉儲變資訊業

中國時報【洪正吉╱台北報導】 台灣股票全面無實體化已逾2年,集保結算所董事長丁克華透露,當時他接手後,親自拉下老臉拜託企業老闆,才讓任務提前達陣,並讓集保「從倉儲業變成資訊業」,目前成效開始顯現,下一步還要讓股東會全面電子通訊投票。 丁克華說,集保顧名思義就是有價證券集中保管,除了股票以外,債券、票券、期貨及基金都要集保,總市值按股價計最多達33兆元。早期沒有集保時,證券市場可說天天忙碌。 早年交割靠摩托車 他回憶,早期每天中午12點交易完成後,就看到很多摩托車大街小巷到處鑽,這些車子不是送快遞,也不是外送披薩,而是股務人員忙著到各大公司收取剛交易的股票,再送到交易所完成交割,等於幾百億元天天滿街跑。 改採股票無實體化 有了集保之後,雖然程序有所簡略,但作業成本依舊很高,加上股票等同鈔票,一點差錯都不能發生,政府才在2009年12月宣示推動股票全面無實體化政策,計劃3年完成。 丁克華上任時,股票無實體化只完成58%,他以「行百里者半九十」形容後續工作,最後仍提前在18個月完成。 丁克華表示,他當過公務員,了解要主管機關強迫修法不容易,所以只好靠集保自己的力量。接手後派出3000人次拜訪公開發行公司,有些公司講了3至4次就是不願意。 拉下老臉拜訪企業 後來丁克華喊話,「第一線員工不行,就副總出馬;副總不行,就總經理出馬;總經理再不行,我自己拉下老臉拜訪;如果企業依舊不買帳,就請證交所或櫃買中心打電話,或直接用行政力量干預。」可能因為決心堅定,最後他電話還沒打,就提前完成任務。 丁克華坦言,股票發行愈久遠的國家,無實體化愈困難,因為實體股票有不當的運作空間,會有釘子戶。過去常發生有公司發股票時多印了一些放著,之後再拿去質押借錢。也因此,早期有20~30%的股票,從未放在集保。 大幅減少股市弊端 丁克華強調,全面無實體化的好處已開始顯現,包括券商及上市櫃公司的弊端減少,股務、股代等作業也更有效率,只要燒片光碟給企業就搞定。最重要的是很安全,不會有假股票問題。 另外,無實體集保的安全性天衣無縫,斷電只是小問題,除了有異地備源資料庫外,還有黑盒子,不管10級地震或核子彈都不怕,一出問題,可以拿到國外解碼,資料都在裡面。 電子投票勢再必行 有鑑於過去曾有637家上市櫃公司同一天開股東會,讓股東分身乏術的情形,現在丁克華把腦筋轉到電子通訊股票(e-Voting)。但多數企業都希望保留現狀,才能利用委託書控制股東會。 不過,丁克華再度展現決心,以今年為例,集保負責87家公司電子投票,其中有8萬多人是自然人,他派出20~30人的電話部隊因應,股東會召開期間,電話天天接到爆,但他仍有信心,股東會全面電子通訊投票很快也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