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理由 新興市場崩跌 其實無需擔憂

新興市場近來陷入了一片恐慌,股市重挫,貨幣貶值,讓投資人憂心不已。

根據MarketWatch分析報導,聯準會(Fed)決議開始減碼購債,降低每月挹注市場的流動性,為市場崩跌的直接原因。

此一量化寬鬆政策(QE)是否對美國國內經濟大有助益,仍有待確認。可確定的是,此一政策的確支撐了金融市場,為全球挹注了大筆資金。這資金的大部份流進了新興市場,尋求較美國國內更高的收益率。於今,隨著挹注資金減少,靠外國投資而上漲的指數開始下跌,並無需意外。這也不意味任何長期的損害已經造成。

以下為三大理由:

第一,儘管新興市場出現了危機,並不會對美國或歐洲造成嚴重衝擊。原因為何?因為他們是向美國與歐洲出口,反之則不然。就以中國,這最大的新興市場為例,目前中國已成了全球經濟的主要部份。英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有0.7%係依靠對中國出口。坦白說,英國並未成功打入中國市場,除了Land Rovers汽車外,英國並未製造許多中國人需要的商品。中國經濟不佳,對大多已開發國家的衝擊,亦非巨大。美國GDP僅有0.9%係依靠對中國出口。即使日本,該比例亦僅2.4%。但對澳洲影響則大得多,其GDP有5.8%係依靠中國,幾乎全數的原料均出口至中國。其他便不再有任何國家如此大幅依賴中國。

如果中國經濟減緩,其工廠不會停止出口,這也是其經濟唯一健康的部份。對已開發國家的出口,也不會造成大幅影響,因為這些出口極少。全球經濟不會因中國經濟減緩,而感受到太大衝擊,較民眾擔憂的程度要少得多。

第二,新興市場貨幣劇貶,是一種解決方案,而非問題本身。就以土耳其為例,過去數十年,土耳其是最成功的新興市場之一,以其快速的成長率,僅十年時間,便使得其國民所得增加了二倍。但是由於外資大舉流入,又出現了巨額貿易赤字,再加上其貨幣貶值,讓其可能難以彌補赤字缺口。

南非儘管經濟成長率稍低,但情況亦類似。然而根據經濟學理論,貨幣貶值是解決貿易赤字的最簡單方式。隨著土耳其,南非及阿根廷等國家的貨幣下滑,其出口當能增加。中期而言,這將能強化其經濟,而非弱化。

最後,新興市場的成長並未減緩,其實是在加速。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周預測,今年新興市場的成長率將達5.1%,2013年僅4.7%。中國經濟今年成長率預期為7.7%--以任何標準而言,這根本不是危機。即使遭重創的土耳其,未來一年經濟亦預期將擴張達4%。這種說法是否太過樂觀?其實不是。歐元區已見回穩--至少暫時如此,這將有助東歐,俄羅斯與土耳其。美國的經濟成長快過危機崩跌以來的任何時候,將有助支撐南美經濟。只要中國經濟守住目前趨勢,就能持續拉抬整體亞洲經濟。新興非洲仍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且少有減緩跡象。

的確,新興市場陷入恐慌,可能創傷金融業。如果一家避險基金,或一家德國銀行,因投資土耳其債券,或某種阿根廷匯率衍生商品,慘遭虧損,沒有人會感到意外。因為這些商品太過複雜,難以理解。各國進行工業化,難免有步履不穩時候。但如果疲弱情況持續,亦將會有買進機會浮現,聰明的投資人會把握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