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任就分手!分眾傳媒宣布在美退市 恐推波助瀾

新華網消息,在納斯達克市場 (NASDAQ) 上市的中國企業分衆傳媒 13 日宣佈收到私有化退市要約。而這個要約的發起人之一正是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這家與美國納斯達克市場聯姻了 7 年的企業終於熬不過「七年之癢」。之所以分手,原因主要是雙方之間不理解、不信任。

此外,投中集團昨 (14) 日發表的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 12 家在美國市場的中概股宣佈了私有化方案。分衆傳媒在美退市無疑將起到推波助瀾作用,並將激勵更多企業退市。

中新網報導,分衆傳媒 (FMCN-US) 創建於 2003 年,是中國最大的數位化媒體集團之一。 2005 年 7 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發行價爲每股 17 美元,其股價在 2007 年曾一度衝高至每股 65 美元。

但是在 2011 年 11 月,有著「中國概念股獵殺者」之稱的調查公司渾水對分衆傳媒核心商業模式提出質疑。消息一出,分衆傳媒股價暴跌,盤中最高跌幅一度超過 60% 。

雖然事後分衆傳媒積極反擊,並得到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衆多投行的聲援,但類似事件的發生折射出海外投資人對中國概念股群體的不信任。

這種不信任態度源於多重因素,如部分中國概念股財務造假、做空機構推波助瀾、 VIE (可變利益實體) 風險凸顯等。這樣的市場氛圍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整體遭受傷害。

曾經備受追捧的中國概念股被強貼上了「造假」的標簽,股價整體大跌。美股中概 30 指數在近一年之內跌幅超過 30% ,而同期道瓊斯指數則上漲超過 10% 。

易觀國際分析師齊劍哲認爲,受中國概念股整體表現低迷,再加上頻頻遭受渾水等做空機構的質疑,分衆傳媒股價被低估,價值沒有得到完全體現。

「由於文化背景差異大,很多中國企業的商業價值不被海外投資人認可。」一位元參與這場收購交易的內部人士表示,在近 2 年來,中國概念股在美國遭遇著一場誠信危機,不少好的企業受到了牽連。從美國市場退市,尋找機會重回到中國本土市場,對於部分企業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

7 年前,年僅 2 歲半的分衆傳媒奔去美國上市,高盛、英國 3i 集團、日本軟銀等國際投資機構都是分衆傳媒的投資人。從之前意氣風發上市,到如今主動謀求退市,分衆傳媒有著自己的考慮。

分衆傳媒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分衆傳媒以戶外廣告屏等爲主的運營模式,在海外資本市場並沒有類似企業可參照,一些海外投資者並不瞭解該模式。目前中國概念股在海外遭遇信任危機,整體表現低迷,分衆傳媒股價也被嚴重低估。此外,出於長遠戰略規劃考慮,私有化後公司可以更好地拓展新業務。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亞男認爲,私有化之後,面對戶外媒體市場低谷期,分衆傳媒可以從戰略角度重新構建其長遠的規劃,如何利用現有螢幕資源並結合新媒體特性,實現原有資源的價值最大化或將成爲其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接下頁)

最近一年內,盛大網路、阿里巴巴兩家中國概念股中的明星企業已完成私有化退市。投中集團資料統計,包括分衆傳媒在內,今年至今已有 12 家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宣佈私有化計劃,主動選擇離開美國資本市場。

在 2010 年,美國資本市場吸納了 40 家中國企業上市,成為中國企業第二大海外 IPO 陣地。而從 2011 年 8 月至今只有 2 家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赴美上市越來越難。如今,頻繁曝出的中國企業私有化退市案例,意味著一段段中外「姻緣」以分手而告終。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股價仍未完全恢復,我們希望儘快扭轉這個局面。」美國納斯達克 OMX 集團公司中國首席代表鄭華一力表示,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已有 20 多年的歷史,個別企業的誠信問題被糾正後,中國企業仍可以重得投資人的信任。

國際知名創投恩頤投資全球合夥人、中國董事總經理蔣曉冬表示,過去幾十年中國企業遠赴重洋出海上市主要因為國內資本市場不完善,如今隨著國內資本市場逐漸成熟,中國企業在國內上市是首選出路。

《新京報》指出, 2010 年是中國概念股赴美上市的「井噴年」,共有 43 家中國企業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創下歷史新高, 2011 年的內憂外患使海外資本市場的大門緩緩關閉,中概股赴美 IPO 也一路降溫,全年僅 11 家企業上市。

根據羅仕證券統計顯示, 2011 年,共有 22 家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公司宣佈或者完成私有化退市。

今年以來,市場行情更加慘澹,登陸美國市場的只有唯品會一家企業。與此同時,接連有中概股宣佈私有化或被迫退市。

投中集團資料則顯示,今年以來共有 12 家在美國市場的中概股宣佈私有化方案。

投中集團高級分析師馮坡認為,對於近期的中概股私有化風潮,分衆傳媒無疑將起到推波助瀾作用,並將激勵更多企業退市,預計未來私有化的中概股仍將以小盤股及傳統行業企業為主。

去年第 2 季以來,中國概念股頻頻遭到做空機構質疑,財務造假醜聞也使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產生不信任情緒;部分互聯網企業估值過高引發「泡沫論」,以及對「VIE」結構是否合法、中國企業是否誠信的爭論一直延續,再加上美國經濟復甦緩慢、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美國股票市場市況不佳,整個中概股板塊經歷了多次快速下滑。

自從去年遭到做空機構頻頻「獵殺」以來,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一直處於「偃旗息鼓」的狀態。無論是從新股 IPO 的數量及規模,以及上市後股價表現來看,均無法再現 2010 年時的盛況。

一些遭到做空的企業無法繼續滿足上市要求而被迫退市,而更多的企業則選擇了主動私有化退市。

去年以來,包括盛大、環球天下等在內的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以及在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都加入了私有化退市的浪潮。

清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亞男表示,盛大、阿里巴巴和分衆傳媒的相繼私有化對行業企業具有指標性的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