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校軍官熱愛發明 徐子圭率團隊締寫臺灣榮耀

(軍聞社記者郭家良高雄十九日電)位於南臺灣的空軍航空技術學院,近年來朝多元學術領域發展,積極參與校際合作、產學研究與發明競賽等,更屢次嶄露頭角;現任飛機工程系系主任的徐子圭中校,在連續2年的國際創新發明競賽中,帶領團隊締造了6金3銀的傲人成績,證明軍校教育的不凡,同時讓全世界看見臺灣。

自小即懷抱當科學家夢想的徐子圭,大學時期原本就讀臺大心理系,因興趣而轉考空軍機械學校,畢業後於民國83年分發至空軍官校服務,從事飛機修護工作;熱愛研究的他,後來積極自我進修,先後取得中正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成功大學航太工程博士學位,以及成大心臟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除了是跨足航太、生醫工程及社會科學等多重領域的學者,同時更是學養俱佳、資深的飛機修護實務工作者。

民國90年,徐子圭回到母校飛機工程系(空軍航院的前身即為機械學校)任教,多年來除致力於基礎學科教授外,並執行多項軍品研發案,為空軍節省採購成本,同時也結合理論與實務操作,以及導入發明品設計理念,帶領系上學生從事「無人飛行載具」和「小型垂直軸阻力型風機」等專題製作研究,參加全國大專院校「無人遙控飛機設計製作比賽」屢獲好評,並成功申請多項專利。

不僅如此,徐子圭更與鄰近大專院校合組研究團隊,共同發明具備「太陽熱能」、「風能」及「生醫工程」等科技的產品,並在國、內外各大發明競賽中綻放異彩,大幅拓展軍事教育教學能量與研究成果。

去年,在中華創新發明協會舉辦的「2013IIIC第四屆國際創新發明競賽」中,徐子圭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副校長戴昌賢教授研究團隊,合作發明「長滯空飛船式風光耦合能量收集器」、「高效能壓力差驅動之風力發電機」、「低耗能油電混合儲能型油輪」、「以再生能源運作之農業大棚」等4件作品參賽。在和俄羅斯、烏克蘭及波蘭等11個參賽國家、367件參賽作品中,勇奪2面金牌及2面銀牌,可說是臺灣之光。

徐子圭表示,這4項作品都與「綠能」科技相關,以「長滯空飛船式風光耦合能量收集器」為例,它主要是用來收集空中的「風能」與「太陽能」,因為升空後可長時間停駐某一空層,所以可同步進行探測工作,未來可運用在空軍氣象聯隊的「氣象探空」作業上,免除現行探空氣球升空後即無法重覆使用的問題,飛船在作業結束後,只須將氣囊卸壓即可返回地面。

徐子圭認為,「多元學習、創新設計」是他一路走來秉持的信念,自己從大學時期到博士班,從心理學、航太工程一直到生醫工程,每個時期的研究領域雖不盡相同,但是「學習新知、拓展面向」的精神不變。

他說,「『航太』跟『生醫』看似搭不上邊,但是只要把流體力學結合生醫、空氣力學結合幫浦,再進一步把航太工程的認證標準應用在生醫工程上,而研製出諸如『左心室輔助循環系統』(LVAD),就是一種自我肯定的成就。」

徐子圭強調,學術研究必須打好基本功,基礎學科要紮實,再來就要不停延伸,不可侷限在一個區塊。「我常鼓勵學生,想發明什麼樣的東西都可以,只要具備原創精神,不一定非得要跟航空工程相關,多去涉獵新知,才能有所收穫。」徐子圭看著學生最新製作的專題,除了「無人飛機」外,「潛水艇」也在其研究項目,令他引以自豪。

以培養「專業、精進、敬業、樂群、卓越、創新」航空修護發展精英為職志的空軍航技,近年來在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下,在學術研究面向上已有傲人成就,該校結合「升學、服役、就業」於一體,既可取得學歷,又可學習專長,更有就業保障。

徐子圭感謝軍中提供他充分的學習環境與資源,強調「創新思維」的風氣,已在該校園散播開來,相信未來在徐子圭及各系教師帶領下,空軍航技學院師生定能再創新猷,建立高效能的技職教育典範,樹立國軍軍事專業職能的權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