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十年溫馨回顧展:翱翔人文適性教育動感時空中

人文十年溫馨回顧展:翱翔人文適性教育動感時空中

■林怡伶 人文適性教育的價值是什麼?跟一般學校最大的不同為何?人文適性教育對台灣教育的意義與影響又是什麼? 十年回顧展計畫展出15年一貫適性教育系統發展歷程,是由人文國中小家長會發起,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與人文國中小協辦,並邀請適性教育上下延伸系統之優幼部落與行動高中一起參展;也邀請您一起翱翔在人文適性教育的動感時空中,共思台灣教育的未來,即是策展的重要意涵。 教育之對象為「人」,而人生而不同。人文適性教育模式,以Carl Rogers之人本精神與Alfred Adler的有機體發展,為人文國中小辦學之主軸思維。 人文國中小是一所公辦民營學校,以照顧好每一個孩子、開展孩子的天賦,讓每個孩子具備「對外求生存、對內能自處」的生命能力為目的,而「生存」是人類的天性。人文國中小的教育願景在於,透過開展每位孩子原有的天賦,讓孩子能「悅納自己、尊重他人、對學習保持旺盛的企圖心」,即「對外有生存的能力、向內有自處的能力」。站在尊重每一位學生個性殊異的人文精神基礎上,運用捕捉個個學生不同需求的適性教育專業,徹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多元智能的潛質。「跑得快的孩子讓他跑得更快,跑得慢的孩子給他多些時間與陪伴。」 人文國中小是一所同時落實家長教育選擇權與學生學習選擇權的公辦民營學校,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有機體博物館學校與情境中,我們每天看到的是學生在混齡分能家族中快樂地自主學習,專注優遊在多元智能角落、適性化的動態分組、階段化的領域統整、生活化的主題班群、行動化的探索深化、自主化的能力取向、多元化的動靜延伸、PBL問題與專案研究、調育輔導等課程中。我們看見80%以上的家長合夥人積極參與志工服務與成長改變,發揮家庭天賦,不分你我的孩子,無私的提供愛與陪伴,志工人力資源豐厚是全國學校之冠。我們也看見人文的教師群對待學生溫和而堅定,教師治校創意經營、橫向縱向協同教學,熱衷創新課程的發展。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募集資金優化教學現場,尤其是10年來一直保持師生比在1:10左右。 以上再再顯示出人文的學生們擁有這麼多親師的愛、支持與引導,真的很幸福,得以有健康的童年與青少年時期,朝向全人的發展。 回憶9年前來人文國小參訪,驚艷於台灣竟有此類型的理念學校,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之後每月帶一群台北民生社區讀書會家庭成員參訪,前後達8次之多,也帶來一批新移民;他們目睹台灣教育桃花源在宜蘭頭城實現,當時內心衝擊與感動不在話下,也發現一般學校窒礙難行的教育改革,在人文創新計畫中,看見被解決的可能性與未來希望。在想給予孩子們更好的理念教育前提下,毅然排除萬難,移居到宜蘭來。人文學校讓許多嚮往開放式教育的家庭,不需出國移民到芬蘭。 改革實屬不易 時光荏苒,在忙碌變革中飛逝了,人文適性教育推行已10年,歷經諸多變革風風雨雨,一路走來荊棘重重,原本創校時僅有國小部,10年來快速增設了國中部,又爭取興建國中部的新大樓;但在向上延伸高中與向下延伸幼兒階段遭逢困境,受困於法規、校地、資金而窒礙難行,在苦於找不到出口而險些放棄時,突然一轉念,有道是「山不轉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尋找到志同道合的家庭,以無學籍團體共學模式辦理行動高中;以非洲部落共養小孩的觀念,發展出幼兒共學部落,才得以解決15年適性教育系統一貫的問題;爾後又積極爭取修法,高中同學們才得以有法源申請取得學生身份與應有的就學權益,得以完成3年實驗計畫,取得高中同等學力資格,參加學測與指考,才開通了通往大學升學之路(註),這一路走來十分不易。 人文辦學的經驗,竟走出3種另類實驗教育的發展模式──自學、團體共學與公辦民營學校,其間涉及之法源包羅萬象,又遇到各式法規位階的衝突與不全、相關配套措施不足等窘境;更糟的是,將公辦民營學校套上不適合的公立學校定位與法源框架限制發展,讓承辦人文學校之經營團隊,為實踐適性教育理念遊走在法律邊緣,時時有觸法危機,如履薄冰,險象環生,真是情何以堪!唉!感嘆台灣的教育要走出多元開放、自由選擇之路,真是斑斑血淚,異常艱辛! 回顧動盪過去 擁有創新展望 10年來人文變動快速,像歷經了70年的教育變革與演化的時空,多少親師生的努力與波折、血淚與感人的故事,開創今日人文,累積多少實務與實驗經驗,相信對台灣開放教育的發展,是非常珍貴與值得參考的借鏡。 人文一次一次的變革震盪,都會歷經一波一波的轉學潮,結果演變出學校有高達70%追求適性教育理念的外縣市移居人口,現代孟母尋尋覓覓……大手牽著小手,不遠千里而來,尋找生命成長的自然園地。 我想真的能留在人文適性情境中繼續前進的家庭,除了有很深的緣分與理念之外,還需要有突破與創新的膽識與改變自我的力量,通過適應人文變動的歷練,才能夠堅持並支持適性教育理念與變革的發展;若要說人文最特別之處,就是擁有這一群深具理念且獨特的家長合夥人與教師群,陪伴著人文一同前進,繼續創建台灣本土化適性教育模式吧! 人文的10年蛻變、發展與進化之過程精采絕倫,只可惜大家奔馳於創造未來的同時,除了人文知音週報與學校評鑑記錄之外,卻忘記留下不同角落感人的成長足跡與更多創新教育價值的記錄,期待人文10年溫馨回顧展徵展開跑,邀請大家共襄盛舉,以感恩之心把溫馨的點點滴滴找回來;在分享與回顧的同時,更需革新現在、展望未來,期待在12年國教推動適性教育的政策下,人文適性教育系統能夠繼續研究創新,為台灣的適性教育的發展創建新典範與價值。 註:根據102年修訂《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2條第15項規定,符合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辦法第23條之1第2項規定者,得以同等學力報考大學學士班(不包括2年制學士班)1年級新生入學考試。又根據101年通過的《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辦法》第23條之1第2項:「依本辦法參與實驗教育之學生,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並持有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發給完成實驗教育證明者,得依規定以同等學力報考大學:一、完成3年實驗教育。二、原就讀高級中等學校,後續參與實驗教育,其在學及參與實驗教育時間合計滿3年。」 人文國中小。(圖文/人文國中小家長會) 家長積極參與志工服務。(圖文/人文國中小家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