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壽險 前5月吸金2,600億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長期低利率環境,加上股市低迷,國內龐大資金被迫轉向追逐「微利」。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5月躉繳傳統壽險新契約保費達2,668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16%,其中以6年期美元養老險及7年期新台幣養老險最受歡迎。 以台灣銀行牌告為例,1~3年期定存固定利率現為1.38~1.47%,若存款金額500萬元以上,年息更僅0.55~0.62%;至於美元1年期定存牌告利率約0.8~0.85%,相較下,新台幣7年期養老險平均年報酬最高近2%,讓定存族趨之若鶩。 壽險主管指出,定存利率長期偏低、國外資本市場表現不佳且波動轉大,風險趨避心理下,台灣有錢人資金無處去的程度已超出外界想像,加上現在投資房產可能被視為「炒房投機客」,大量資金只好轉進壽險保單。 壽險主管指出,台灣壽險業已面臨10年低利率環境,保單預定利率長期低於3%,短年期儲蓄險更多在2%以下,但每年仍能吸引3,000~4,000億元資金以「躉繳」(一次繳清)的方式湧入壽險保單,可見資金真的欠缺投資標的。 例如2010年利變年金賣了4,100多億元,其中近3,000億元是躉繳,去年則是連動債保單及短年期儲蓄險熱賣,躉繳部分也有3,000~4,000億元,資金投入這些保單後,視保單性不同,至少要鎖3年到6、7年才划算,但仍擋不住資金狂潮。 壽險業者說,今年7月1日保單責任準備金預定利率調降,已確定10年期以下的保單,尤其是儲蓄性質較濃的養老險,未來利率勢必無法再比銀行定存優惠,且保險局將禁止送現金禮券等措施,讓整體報酬率更不具吸引力。 沒想到,這反而讓短年期儲蓄險上半年爆出停售效應,前5個月就衝出2,000多億元業績,業者指出,這些資金多來自銀行定存族,其中前5月銀行新契約保費已達3,00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4%,更達去年全年銀行銷售保單的53%。 銀行業者預估,上半年新契約保費可能衝出3,600~3,800億元的成績,但在相關保單價格下半年調整後,買氣可能急凍,且由於全球投資環境不佳,有壽險公司決定不再大量吸收資金,以免去化不掉,反而造成公司財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