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期信基金 穩中求利

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自2002~2011年的近10年中,台灣加權指數有兩度跌幅逾40%、被定義為大型黑天鵝事件;3次跌幅達25%以上,被定義為中型黑天鵝事件;另有3度跌幅達15%以上,被定義為小型黑天鵝事件。 法人指出,上述數據顯示台股平均1.25年就會出現一次空頭襲擊,若扣除小型黑天鵝事件,跌幅更達25%以上,具有殺傷力的熊市也有5次,平均2年一次,建議投資人除傳統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應多配置債券基金、期貨信託基金。 寶富期信總經理賴聖唐表示,期信基金是多空雙向交易,布局全球市場包括能源、貴金屬、民生金屬、農產品、股票、債券、利率、外匯等多元商品,以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投資人可在資產組合配置10~20%的期信基金。 ING鑫全球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豒勻表示,近期國際市場再陷震盪,美國未排除推出QE3的可能,大陸成長趨緩及國際油價下跌則讓經濟成長缺乏動力,加上歐債危機蠢動及油價漲勢,目前是最適合債券投資的環境。 寶來全球ETF棒組合基金經理人楊斯淵表示,金融海嘯改變企業與個人投資配置策略,企業開始保留現金,市場投資態度也轉為謹慎,伴隨長期低利政策,投資利差型的債券商品因而成通膨時代的護身符。 他指出,利差型債券包括公司債(泛指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券)與新興市場債,其中全球投資級債券進可攻退可守,美林全球投資及指數年息收益率3.36%,高於全球政府債券的1.55%。 楊斯淵表示,當股市處於上揚階段,投資債券仍可透過債券利差收斂,獲取票息以外的資本利得,因此投資級公司債可與美國公債並列為資金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