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莫拉克系列:踏入農村、經歷災難、學習生活

再見莫拉克系列:踏入農村、經歷災難、學習生活

圖文■劉逸姿 在2007年夏季的尾巴,我加入了旗美社大的工作團隊,展開在旗美地區追趕跑跳碰的非營利組織工作,也學習在農村裡生活。工作之故,我開始接觸甲仙和六龜地區的朋友,首先是對於農業課程的興趣,陸續參與了幾門農業課程的規劃,再加上自己對於刊物編輯的興趣,也負責了社大月曆的執行。 2009年的月曆,當時以旗美地區的「野菜」為主題,我以自己熟悉的甲仙、六龜、旗山和美濃地區作田野資料的蒐集,最後彙整出12種常見的野菜,由甲仙的小林國小,旗山的旗山國小和鼓山國小的小朋友們來繪圖呈現。 那是我最勤於往小林村跑的一陣子,相較於旗山、美濃的熱鬧和便利,總得要花上一個多小時蜿蜒車程才到得了的小林,讓人愈加感受到遠離塵囂的寧靜與平和,雖然社大在這裡始終無法順利開設課程,但公共論壇、參訪活動、田野調查等非常態性的工作模式,讓我們知道,地處偏遠的山區小鎮,是台灣在快速資本化、全球化下,仍舊保留深厚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的璞玉瑰寶,只是欠缺雕琢與曝光罷了。 用月曆紀錄風災 以農村飲食文化為主題核心的脈絡下,原本接著要規劃2010年月曆的題目是「醃漬物」,但在莫拉克颱風襲擊之下,打亂了社大所有工作的步伐與計畫。8月底,本來該是月曆工作進行的中期,架構和月份子題都已確定,但某次和社大主任正揚同車前往甲仙的路上,正揚提起目前停滯下來的月曆籌備工作:「妳覺得用月曆來記錄這場風災合適嗎?」 後來在工作會議上,和大夥討論之後,覺得此方案可行,也別具意義,便在很短的時間內,開始資料蒐集、主題規劃、風格定調,最後以攝影集的概念,做出了「凝視傷痕.記憶莫拉克」這本攝影月曆,其中12個月份的大圖,以旗山、杉林、甲仙、六龜、茂林、桃源、那瑪夏這7個在風災中受創的社大學區為主,每個月也收錄當時社大支援各區的紀錄志工所做的訪調文章之片段,此外尚有來自各地的志工、在地社區工作者投入救災的工作紀錄照片,以小圖的方式穿插其中。 可以再多做些什麼嗎? 我總是這樣問自己 細細收下眼淚和悲傷 不再去看電視,看天空 看眼前的山,雲繚繞 大自然反噬的力量,狠狠地 要我們用命償還 我不時想起小男孩帶笑的眼 直望著我 要我陪他玩 我帶淚的眼,伸出手 再也摸不著 2009.8.25夜 2009年8月25日,在終於可以稍稍喘息的夜裡,我記下了當時的紛亂心情。 災後志工24小時的電話轟炸 災後,社大工作做機動性的調整,我和工作人員吉洋一同擔任招募志工的連絡窗口,一開始無法預料志工報名的踴躍程度,都同時提供了個人的連絡手機與e-mail信箱,於是開始體驗「24小時」不停歇的電話轟炸,其中有許多熱切且有禮的話語,但也不乏一些在深夜十一、二點來電,卻理直氣壯認為這該是24小時服務電話的無理口氣;e-mail信箱在夾雜著垃圾廣告信件的同時,容量也快速爆滿。於是我們趕緊在網路上撤下個人的連絡方式,改以特別申請的專用信箱來接受志工報名。這段期間內,協助安排不同專長領域的志工進入各個災區 ,也跟著走進災區,看見災後醜陋與良善的各種面孔。 「可以再多做些什麼嗎?」是當時不停質問自己的聲音,一個人或一個社區組織的力量,相較於災後所投入的龐大社會資源,顯得多麼微弱,我們沒有宗教企業雄厚的財力與勢力,我們也沒有慈善團體大批可運用的志工人力,我們更沒有政府單位強硬的政治力量,我們有的僅是身處在地的地緣優勢和了解農村社區特性的同理心態。 後來,社大成立了「莫拉克社區重建站」的工作小組,負責政府重建專案的執行,而在社大既有的工作架構下,我們則嘗試了「藝術家駐村」的專案計畫,希望突破社大一周一課程的進行方式,在社區推行較長期性的學習活動。走訪與評估各個重建社區後,選定甲仙、小林與荖濃3個社區來執行,3組藝術家分別於3處駐村3個月,在不設定具體執行效益的前提之下,我們發現藝術以其柔軟且不具功利性的姿態進入日常生活時,帶給我們更多重建工作的觀察與反思,讓我們以更貼近社區脈動的角度,去理解災區變動的狀態。 可以再多做些什麼嗎? 回望莫拉克,已過了3年多的時日,後來,我重新回到校園,進入研究所的學習生涯,在社大的工作轉為兼職,但仍舊住在美濃,和甲仙、六龜的社區朋友們在不同的場合交會往來,也曾到甲仙國小代課教書、幫忙朋友一起去六龜拍攝紀錄片,看著社區人事物的交替轉換,自己的角色漸漸退居為旁觀者。 「可以再多做些什麼嗎?」是莫拉克風災給我的小小啓示,災難顯露出人類力量的渺小微弱,但更展現出人性良善與珍貴的一面,那些持續投入社區工作的朋友們,莫不是以「多做些什麼」來支持自己的工作信念,如今自己雖然已不是第一線的社區工作者,但生命落腳於農村的我,回想起災後的那段非常時期,也不禁再次問問自己:可以再多做些什麼嗎? (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野菜月曆圖說:由小林國小陳俊孝所畫的鴨兒芹和山苦瓜,小男孩進入我的夢中,要和我一起玩。 莫拉克月曆:由社區夥伴和志工所拍攝的災後地景紀實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