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球央行政策分歧 金融市場首當其衝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全球央行政策大風吹,對誰衝擊最大?《路透社》專欄作家哈達斯(Edward Hadas)撰文指出,過去世界上的重要央行吹起一陣寬鬆風,隨著全球經濟成長快慢不均,未來的資金動向晦暗不明,2014年世界上最重要的央行政策將開始分歧,而受到最大衝擊的不是實體經濟,而是各國的金融市場。

哈達斯指出,經歷最大改變的非美國莫屬。美國聯準會於本(1)月開始正式啟動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退場機制,往回歸正常的貨幣政策邁出一步。若一切照計畫進行,1月購債規模縮減後還會相繼有類似的行動。而當聯準會完全停止購債,利率很可能會在2015年上漲。

然而,不同於美國逐漸展開的緊縮政策,另外2家重要央行依然堅守寬鬆立場。以目前情況來看,歐洲、日本央行都需要繼續增加經濟刺激方案。歐元區的經濟復甦仍然疲弱,日本狀況也不明朗,日本上次平均現金收入成長是2005年,以這樣看來,2%的通貨膨脹目標似乎有些遙不可及。

隨著世界經濟不斷全球化,各國央行政策分歧的狀況也越來越少。哈達斯指出,自從1999年歐洲央行營運開始,其利率政策變動僅3次和美國聯準會不同,且很快就回復到相同的方向。而日本央行自從1995年來,利率就一直低於1%,但也隨著全球經濟的浪潮起伏。

哈達斯表示,當央行調整貨幣政策時,獲利的機會也將一併出現。自去(2013)年5月聯準會暗示量化寬鬆將退場至今,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已上升130個基點,是德國債券的2倍之多。反之,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增加經濟刺激,則使12月歐元兌美元下跌。

儘管如此,在經濟政策上,世界重要央行腳步仍較為一致,都全力支持經濟刺激計畫。美國並沒有拋棄寬鬆貨幣政策,只是在逐步縮減。此外,全球主要央行皆一致認為,刺激計畫能帶動GDP及就業成長。

哈達斯認為,雖然政策調整的時機對金融市場至關重要,但所造成的股市波動,很容易模糊焦點,不把重心放在實體經濟的基本面上。現在,貨幣政策的效用似乎已精疲力竭,且過去5年來,實際利率一直維持在負值,到現在都尚未看見轉正的希望,這將使得金融系統更依賴廉價資金,導致體質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