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校後廠 時代來臨

工商時報【陳碧芬】 教育部規劃202億元用來落實技職教育再造計畫,串接技職教育與臺灣經濟建設,以及未來發展的密切關係,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打包票,「技職教育的再造與十二年國教是教育部目前最重要的兩項工作」,讓如日中天的技職教育更顯重要。然而,過去10年都在進行改制升格的技職教育體系,真能扛起青年就業的政策大擔嗎? 「技職教育的問題牽涉政府多個部門,非只是教育部的責任」,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教授陳繁興指出,經濟部、經建會等部會也都需要參與,例如產業外移對我國的技職教育,就曾產生很大的衝擊。 淡江大學戰略所講座教授許智偉認為,德國職業教育體系我國算是熟悉的,他擔任台灣省教育廳長時就曾引進、並新設2所職業學校試圖落地生根,國內卻至今仍無法達成如德國的效益?「德國技職教育是依據事實需要,逐步生長而成,並且還承繼了手腦並用、力行實踐的行會、文化傳統」,他說,我國仍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多位技職院校校長同意,台灣若要學到德國技職教育的優點,必須改變科舉思想,打破升學主義,重視工作經驗,技職學生在學時要強調實習課程與技術訓練,畢業後要先工作、再升學。 前台北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校長張天津則呼籲,「前面是學校,後面是工廠的時代已來臨」,技職教育的中心是教學、實務、實習,且要與產業結合才不會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