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2月試辦教室走察 教師反彈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為了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台北市仿效國外,引進「教室走察」制度,預定從2月開始,台北市教大附小、北投、東新、興雅、濱江、中山、華江、劍潭、萬大及明湖等10所國小試辦,由校長、主任、老師擔任走察人員,不定時到班級觀察教師教學,精進教師班級經營能力,然而此項政策引起台北市教師會反彈,直批台北市教育局是「假專業發展之名,行威權管理之實」。 走察人員資格受質疑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批評「教室走察」制度搞錯重點,美國「教室走察」制度的觀察目標不是針對教師個人,而是教室內環境、學生的學習情形,和老師溝通合作。楊益風也質疑校長或主任是否有能力勝任走察人員,尤其國內的校長多是行政專業,而非如美國、日本的校長屬於教學領導人才,讓國內的校長擔任走察人員是「外行領導內行」。 台北市教育局國教科股長諶亦聰表示,走察人員不一定得是校長或主任,必須透過研習實作,取得發展性輔導教學系統或教學輔導老師的證書後,才能走察。對此,楊益風痛批:「真正的教學專業在基層教師,校長或主任僅透過短短幾天的研習,就能宣稱自己擁有教學專業嗎?」 楊益風認為,倘若台北市教育局真的要實施「教室走察」,應由資深專業的老師擔任,問題是這些老師也要上課,不一定有時間,結果最後走察人員還是由校長和主任擔任,他認為「教室走察」會演變成巡堂。「教育局和校長宣示主權,暗示他們有權利監視老師,最好不要胡來。」 北教局強調合理運作 諶亦聰強調,教室走察並非是要評鑑教師,而是希望透過蒐集訊息,讓校長與教師對話反思。倘若要教室走察,也必須取得被觀察教師的同意才行。 身為即將在2月試辦「教室走察」的台北市10所國小之一,劍潭國小校長陳錦蓮表示,「教室走察」預計分4年執行,今年走察的課堂是國語課,接下來是數學、自然、社會、藝能課。 走察人員除納入校長、主任外,劍潭國小也讓全校老師票選一名「走察教師」,協助老師,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為了讓老師安心,陳錦蓮去年接獲教育局通知成為「教室走察」試辦學校後,向全校老師說明,強調「教室走察」的用意並非評鑑教師,以免老師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