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電子業轉進內陸 變噩夢

中國時報【李道成╱成都報導】 沿海缺工、缺地、缺優惠,大陸台商大舉往內陸西進,然而在訂單成長有限,加上地方政府財政力不從心情況下,包括重慶、成都在內的四川省各城市,要想利用電子業來大幅擴充GDP,面臨的挑戰恐怕遠高於當初看似千辛萬苦的招商行動。 從四年前,當時的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率先對筆記型電腦(NB)為主的電子業,祭出龐大優惠措施後,四川省各城市也展開了一場電子業招商大戰。 各項補助紛至沓來,品牌、代工大廠齊聚渝、蓉雙城,甚至一些完全沒電子產業基礎的城市,也都加入爭取配套廠的行列。一時間,川渝兩地成為全球筆電製造中心的目標似乎指日可待,這個速度比起台灣、蘇州等NB基地,都要快上許多。 然而好景不常,歐債問題餘波盪漾,台廠接單異常艱辛,連沿海老廠的產能都餵不飽,那有新單轉移到內陸新廠。不過為了面子,為了優惠,為了實現對地方領導的承諾,部分台商仍硬著頭皮轉單。台商的轉單動作,平日可能沒人計較,但在沿海城市也要爭GDP的環境下,筆電大城昆山的市委書記管愛國甚至親自出馬,要求當地台資筆電廠不要轉單。 不僅新訂單短缺,大陸中央棒打房產業的政策,也意外讓台資電子廠中箭。以往良好的財政收入,很大比重來自土地標售,但房市一冷,這項最可觀的預算來源突然急凍,地方政府措手不及,原本承諾的運費、稅務等補助,兩手一攤只能說抱歉了。 台資前幾大筆電組裝廠,在渝、蓉雙城都享有土地免費、各類稅務優惠的超高待遇,但配套廠卻無福享受;一畝地至少十幾萬元人民幣,對經營艱難且訂單不足的這些台資配套廠來說,正好找到一個無法前往設廠的藉口。 部分原本舉債大搞基建的內陸城市,面臨財政收入減少,而且電子業創造GDP效果仍不明顯,只好讓承諾頻頻跳票。一家已在四川設廠的電子配套廠台商就認為,台資電子廠如要來投資,要仔細評估。 此外,以成都為例,原本大力主張引進台資電子的地方官員,現在面臨另一派力主發展汽車業為重心領導的反對;有些官員認為,電子廠土地免費,創造經濟效益與稅收的效果不及汽車業。在地方官僚系統有雜音情況下,已有部分四川城市緊縮了對台資電子廠的優惠,導致更多配套廠也不敢來了。 這股惡性循環的風潮,一位台資大廠經理人形容:「原本是一場電子業台商與內陸城市的美麗約會,不料竟成了彼此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