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近海擬建黑潮發電廠

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從菲律賓穿越台灣東部海域流向日本的黑潮,成為我國開發新能源的「海洋礦場」!國科會經過兩年調查評估,確認台東到綠島之間海域全年超過九十%時間,海潮流速達每秒一公尺以上,具有海流發電潛能,計畫在台東近海建造全球首座先導型黑潮發電廠。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兼國科會海洋能源計畫召集人楊燦堯指出,黑潮發電已是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主軸專案計畫,預計以四年、三十億元在台東近海建造一座黑潮發電廠,發電容量三千萬瓦,約可供應五萬五千戶家庭所須用電。研究團隊評估,東部海域黑潮潛藏發電容量達一百億瓦,相當於兩部核能機組發電量。 楊燦堯指出,海洋大學已配合這項計畫研發完成千瓦級渦輪發電機,目前正在測試,並計畫與國外研究團隊合作,把機組發電容量提高到一百萬瓦。黑潮發電若經先導型計畫測試證實具商業開發價值,可供應台灣五%能源需求,取代石化燃料、有效降低碳排放。 海洋大學研發長許泰文分析,歷經兩年連續觀測調查,黑潮流經台灣東部海域時,流速隨季節變化,但在水深五十公尺處,全年超過九十%時間流速高達一公尺以上,遠超過推動渦輪機所須的每秒○.五公尺。 研究團隊目前規畫,把渦輪機裝置在在水深五十公尺處的錨定平台,由黑潮推動發電再輸送上岸、連結台電供電網。 除了黑潮發電,海洋大學也選定在基隆市和平島與基隆嶼之間,設置國家級海洋能源測試場,進行「潮汐發電」測試,第一部渦輪機預定下個月安裝。「潮汐發電」是利用東北角每天漲、退潮產生的潮位落差動能,推動渦輪機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