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基金 大賣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歐債危機持續擴大、台股也面臨內憂外患,市場避險需求激增,資金明顯湧入固定收益市場,第2季以來,海外債券基金加速吸金,也讓部分境外固定收益基金面臨國人投資比重逼近7成上限而必須暫停申購的停售潮。 歐債危機讓資金不斷湧入固定收益型商品避險,根據統計,今年前4月國內固定收益基金的規模成長321億元;境外固定收益基金在首季更增加468億元,總計國人在固定收益資產的投資金額暴增近800億元。 以這樣的成長速度來看,預計4、5月後,境外固定收益商品的規模可能會增加到1.4兆元,也讓境外固定收益基金可能面臨國人投資比重上限而須暫停銷售的窘境。 自從主管機關一年多前針對境外基金國人投資比重不得超過7成設限後,台灣投資人偏愛的配息高收益債、亞股基金都曾因而被迫停售,今年則因避險需求暴增,可能出現境外美元債券基金也必須控管台灣投資人比重的情況。 全球股市5月幾乎全盤皆墨,美元指數卻大漲5.4%;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更跌破1.5%,價格比金融海嘯時還貴,讓美債和投資等級債成為近期逆勢吸金的資產類別,且因歐債風暴短期看不出來有解決之道,美元資產、投資級債券勢必仍是短期內避險資金首選。 據統計,至3月底止,國人投資比重超過50%的境外固定收益基金約7檔,其中富蘭克林公司債基金、百利達美國高收益債基金、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與瀚亞美國優質債券基金投資美國公司債資產。 以規模來看,華頓代理的天利新興市場債與新興市場公司債基金,以及百利達美高收與瀚亞美國優質債等基金,因為規模只有5億美元上下,所以即使所有境外固定收益基金的規模只增加10億,也很容易面臨國人投資比重近7成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