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物禁地

工商時報【王傳強】 ■拉美國家正飽受肥胖問題的困擾,跨國食品企業卻大力拓展當地市場,期盼可在此地大量獲利,以彌補其他市場的虧損。 ■Multinational food corporations argue in closed-door meetings with government officials that snack food is a staple for the poor. 受西方速食文化過度氾濫的影響,拉美許多國家正規劃相關法案,企圖遏止垃圾食物在當地橫行。拉美地區為許多跨國食品企業的利潤中心,如果能在這通過垃圾食品的法案,對其他地區而言,將有示範效應。 拉美多國立法 自2012年後,祕魯、烏拉圭、與哥斯大黎加等國,已在當地的公立學校中,嚴禁販售垃圾食物。厄瓜多則仿照紅綠燈的規則,在糖、鹽、與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中,標示紅燈。含量較低的食物則以黃燈或綠燈標示。 在墨西哥方面,國會在去年10月通過一項在洋芋片等零食產品上,制定8%特別稅的法案。法案亦對每1公升的含糖飲料中,制定1披索的稅額。 墨西哥是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飲料稅開徵,對其他地區具象徵意義。除此之外,哥倫比亞的衛生部長也提議對含糖飲料課稅。 反觀已開發國家,對垃圾食品制定嚴厲的法規,通常不會有下文。比方說美國就經常提議對碳酸飲料課稅,最後多鎩羽而歸。 然而許多拉美國家的政治意識較左傾,對企業通常也有敵意。所以提倡健康與均衡的飲食概念,也許可以獲得普遍認同,甚至將此風氣傳至世界各地。 「世界是肥的」(The World is Fat)一書作者鮑勃金(Barry Popkin)指出,墨西哥的飲料稅倡議,與藉由香菸稅遏止吸菸行為非常類似。鮑勃金說:「我們會在幾年後看到更多的證據,屆時就會產生骨牌效應。」 醞釀骨牌效應 目前拉美國家正飽受肥胖問題的困擾,此時跨國食品企業卻在拉美市場深耕,期盼可在此地大量獲利,以彌補在其他市場的虧損。 2012年時,百事可樂公司在拉美的食品銷售勁揚13%;而同時間,北美地區的銷售則萎縮1%。拉美地區的食物銷售,約占百事可樂公司全球655億美元銷售額的12%以上。 跨國食品企業通常會在關門會議中,說服各國政府零食是窮人的主食。食品企業也強調在許多國家中,他們是主要投資者,且創造就業機會,進而刺激經濟成長。 但這些企業鑑於形象因素,通常不願意阻擋垃圾食物的法案。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國際稅務服務組主任索樂諾(Manuel Solano)說:「企業形象是很重要的因素,尤其對美國的跨國企業而言。」 在如智利等許多國家中,企業採取因應措施,企圖阻礙相關法案的執行。智利議員在2012年中時,曾推出禁止速食餐廳搭配玩具促銷的法案。隨後衛生部在去年7月放寬規定,允許擁有註冊商標的玩具在餐廳內贈與及販售。智利大學公共衛生教授奧伊(Ricardo Uay)說:「這個產業在玩暗盤交易。」 智利一位捍衛食品營養法案的參議員吉拉迪(Guido Girardi),期盼原為小兒科醫生的新任總統白薛里(Michelle Bachelet)在3月就任後,對加工食品業者強硬些。吉拉迪希望能夠說服白薛里,制定含糖飲料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