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投資公建 業者盼更多利基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8日電)行政院長江宜樺端出短期提振景氣措施,其中,引進壽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列入提振國內投資的重點策略。業者表示,希望予壽險業更多「利」基,並掌握更多主導權。

行政院推出提振經濟措施,提出4面向、13策略的對應方案。其中在提振國內投資部分,重點在於引進壽險資金積極參與公共建設、加強地方政府促成重大投資、加速年度政府採購計劃執行及加速環評及土地變更流程,擁有超過新台幣13兆元資金的壽險業,投入公共建設的意願及強度,格外受到市場關注。

據業者估計,假設解除促參法的限制,整體壽險業投入公共建設的資金上看5000億元。

根據現行保險法規定,整體壽險業可投入公共建設上限達可運用資金的10%,以此估算,最高動能上看1.3兆元,不過,先前壽險公會預期,壽險業不可能一下投入到上限,但5000億元的動能應可見,相較先前業界已投入公建資金僅170餘億元,將有10倍以上的跳升。

為引進壽險業加速投入公共建設,之前保險法修正案已開放保險公司投資公共建設可出任董監事,不過,仍有壽險業者認為,因目前限制保險業投入公共建設的投資比率,不得超過35%,且金融業還有不得舉債的限制,不僅無法比照其他產業利用適度的槓桿運用,提高長期收益率,也難取得主導權。

因公共建設動輒千億元的投資規模,相對無法「操之於我」的風險較大,對沒有集團背景的壽險公司可動用資源相對受限。

此外,因促參法規定BOT必須「興建、營運、移轉」,但保險法又限制不得經營非保險相關事業,不過,先前政院邀集業界與財政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討論會議,多已達成「國壽模式」可行的策略,業界也期待,透過行政命令、不修法的方式,讓壽險業可透過與符合一定條件的第3方簽訂租賃合約,交由第3方營運,為現行保險法限制解套。

業界也預期,假設促參法的限制解套,台北市地上權指標標售案A25可望吸引壽險業積極參與。

業者指出,目前全球都處歷史新低的利率環境,約當現金的報酬率遠不及1.5%,資金如果沒有更積極用途,相對新資金(New Money)的成本,難免就會面臨利差損的壓力。

業者說,以最積極參與公共建設的國壽來看,先前預估的台中市「市81」及高鐵桃園站園區開發案,完工後的長期收益率至少都超過5%,遠優於一般不動產投資,如果有可長久經營的可行模式,壽險業何樂不為。10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