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去年糧食進口 飆升1.56倍

工商時報【記者廖珪如╱北京報導】 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最新資料顯示,2012年大陸進口穀物類農產品達到了1,398萬噸,相比2011年的545萬噸,飆升了156%;此外,小麥、大米和玉米這3種主要糧食的進口也突破1,000萬噸大關。專家認為,這是透過糧食儲備來穩定糧價。 除了主要糧食的進口量突破1,000萬噸大關,食用油主原料大豆去年進口量也高達5,848萬噸,對外依存度為所有進口榖物中最高,達80%。而156%的增長速度,也讓大陸輿論掀起「中國糧食自給堪憂」的議題。 華夏時報報導,對此憂慮,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認為,民眾不必太過緊張。去年,中國大陸糧食進口大增,其實是政府主動為之,主要是利用國際糧價較低的時機來增加糧食儲備,以便在必要時釋出儲備糧食來平抑物價。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對全中國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抽樣調查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統計,2012年大陸糧食總產量為5.9億噸,比2011年增產1,836萬噸,增長3.2%,實現了糧食產量連續9年增長。 不過,在糧食不斷增長的背景下,為何中國大陸糧食的進口量大增?李國祥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結構上的「緊平衡」問題,部分品種供求緊張;二是某些品種國際價格低,大陸政府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收儲,調節糧價。 由於中國大陸市場龐大,大陸進口在國際榖物市場中有一定的發言權。近兩年來,國際糧食價格在面臨泰國水患、美國大旱等種種天災時,都遇到糧價飆漲,大陸前兩年也曾遭遇西南大旱,直接衝擊米、糖等民生物資價格,對經濟造成一定影響。 因此,中國大陸在低位時進行糧食儲備也是一種戰略考量,除了不讓大陸國內糧價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過大,也可在天災人禍出現時穩定物價,不讓國際期貨炒手有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