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宣告 房市回暖成事實

工商時報【記者廖珪如╱綜合報導】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昨(4)日發文表示,「房市回暖已成事實」,但調控不會放鬆,也希望地方政府放棄對房地產的依賴。文章更強調如果第3季房地產市場成交量持續回暖,就顯示,本輪中國政府的打房再度功虧一簣。 人民日報報導,今年6月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延續3月以來的回暖態勢,成交量月增率再創新高。房市的全面回暖,或許已是不爭的事實。很多地方排隊買房的景象重現,新建案定價普遍高於前幾月,優惠促銷減少。一些熱點區域甚至又出現一天一價的情況 文章強調,大陸房市的變化是「量在價先」。即一般來說,成交量持續變化3個月到半年左右,房價會出現趨勢性轉變。第3季,如果房市成交量延續大幅回暖態勢,對房價的影響會更加明顯。 文章更直指,為保住經濟穩增長的壓力,地方政府不斷試探調控政策底線的舉動、部分地方對限購政策落實不力,都對調控產生不良影響。市場認為,房市的「價格底」和調控的「政策底」雙雙出現,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影響下,「市場預期的改變會令房價出現趨勢性反轉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近期,大陸國務院、住建部、銀監會等各部委連續表態,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有關部門也要拿出更多辦法,繼續嚴格落實差別化的信貸稅收政策和住房限購等措施,抑制投資客大量產生。對鬆動調控政策、房價出現較大反彈、社會輿論反映強烈的地區,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約談甚至問責。 昨日人民日報重申,房地產調控已持續兩年多,成績有目共睹。但要保持這一態勢,困難和壓力也不斷加大。如果價格反彈,樓市再次出現「越調越漲」的尷尬局面,讓前期調控成果可能毀於一旦。 人民日報更呼籲,地方政府應該真正把工作重心轉移,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上去,適應市場「退燒」以後正常的土地出讓收入、住房成交量和房地產相關稅收,逐步減少對房地產業的依賴。開發企業也應該採取以價換量的策略,讓住房將逐步回歸到居住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