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生活校東區初賽 評分標準惹議

【徐榮駿 台東池上】 由行政院客委會舉辦的第7屆客語生活學校觀摩賽,15日在台東縣池上鄉福原國小,舉行東區初賽,由於今年客委會將參賽隊伍,以所在鄉鎮客家人口比例,作為是否為客家重點發展學校區分的依據,卻讓宜花東這3個多元族群為主的縣市參賽學校,都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小朋友們用豐富的肢體動作,配合演唱平時苦練的客家歌謠都展現出無比的自信,來自宜蘭、花蓮跟台東3縣市共29所學校的小朋友,齊聚在池上鄉福原國小,進行今年客語生活學校東區初賽的評選,今年最特別的是,不論是客語歌唱、口說藝術還是戲劇表演,都區分為客語重點發展學校以及非客語重點發展學校,就是為了讓比賽的評分標準更加公正。 客委會文教處語言教育科長 范秋芳:「因為非客家文化重點區,這部分的學校要給他鼓勵,所以這次我們有作這樣的區分。」 為了有效投入資源,鼓勵地方推動發展客家文化,行政院客委會每2到3年就會統計各地客家人口比例,來區分該地區是否為客家文化重點發展鄉鎮,因此今年客語生活學校成果觀摩賽就以此分組,讓客家人口比較少的鄉鎮參賽隊伍也有機會晉級,不過這項立意良善的措施,卻讓第一線推動客語教學的東部學校反應兩極化。 台東縣初鹿國小老師 張季珍:「客家族群的孩子本來就比較少,他就比較少說客語,所以這樣分類,對我們客家籍的孩子來講,鼓勵性質當然會大大提升。」 花蓮縣永豐國小總務主任 劉康正:「富里鄉是客家重點鄉鎮沒錯,不過我們學校的學生差不多3、40位而已,客家子弟還不到2成,我覺得這樣對我們來講,我們原住民的學生反而較多,我們大半是原住民,來參加這個比賽,跟其它的學校來講,我們就比較吃虧一點。」 對這項新措施有不同意見的學校表示,是否為客家重點發展學校的區分,應該以學校規模大小為標準,才能讓評選更客觀,無論如何,這樣的聲音也意味著,這些年來,族群較多元的東部地區,都對客語教學的推動越來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