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看:食品安全危機

左看:社會內部的敵人 飲料含有塑化劑、麵食原料來自毒澱粉,熱炒油炸用的是黑心食油,減肥健康食品內含禁藥,現在就連做為餐飲業首席模範生的王品連鎖,其肉品也被驗出嚴重傷害人體的瘦肉精。在台灣,談到吃,簡直就是如臨大敵,只要是入口的,就是危機。吃,成為恐懼的來源。 其實也不光是「吃」,想想看我們在新世紀所面臨的境況:高傳染性的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電磁波、轉基因作物、生物複製、核幅外洩、極地融冰、海水上升、氣候驟變、金融危機……我們的「敵人」幾乎無所不在,分分秒秒在啃噬我們的神經,讓我們恐懼、害怕、寢食難安。 這是自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冷戰結束之後的新局。彼時,敵人面目清晰:在西方,是對紅色政權的恐懼;在東方,則是對美帝和大資本的仇恨。於今,我們的敵人卻是沒有面孔,也沒有可以辨識的集團。在全球化的時代,訊息、資本、人員、商品快速流轉,沒有一樣東西有清楚的來源,當然也就很難找出明確的責任。也因此,我們的敵人也就變成無所不在,而且其手段越來越難以掌握。 只不過,食品安全問題讓我們明白,其實敵人不假外求,就在我們社會內部,黑心商人賺黑心錢,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競爭和唯利是圖法則,就是一切罪惡的源頭。 劉鳴生/研究員 右看:都會中產階級的健康想像 食品安全問題,從科學角度來看,無疑是被過度誇大了。從塑化劑、毒澱粉到油品問題,媒體製造恐慌,但是迄今未出現任何食用問題產品危害建康的實證報告,也沒有任何致命的案例。唯一可以明確究責的是「標示」不明,然則,在「大化學」時代,只要經過實驗室混合即可能產生新物質,即使生產者標示了,對消費者而言,可能根本是沒有意義的天書。 不管是加了起雲劑的飲料、加了順丁烯二酸的澱粉,或者混雜棉籽油的調和油,有些是為了增強口感、有些是為了添加色香、有些是為了降低成本,都是大化學時代的食品加工,其秘方或獨特技術的建康疑慮,總該有實證的醫學報告做為依據,否則,人云亦云,不僅對生產者不公平,也壞了社會人心。 何況,在自由市場的社會,每一個人的消費都可以有自由、自主的選擇。因此,不能排除有些人可能願意為了「口感」,寧願冒一點點的風險(譬如油炸食品有礙健康,卻還是有許多人喜歡吃炸雞、臭豆腐);或者,有人為了省錢選擇價格低廉而質量略遜的產品。 太過強調食品安全,是都會中產階級的想像。一切都要「有機」,都要「延年益壽」,而且把他們的標準強加到一切食品之上,這其實是自以為是,無視於中下階級受限於廉價消費的生活現實。 于尚白/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