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盤踞中國近20年 觸諸多關鍵領域 成中國網安最大威脅

隨著媒體報導的不斷深入,美網通大廠思科 (Cisco Systems)(CSCO-US) 與美國國會之間的利益糾葛逐漸浮出水面。思科在中國盤踞近 20 年,已觸及中國諸多關鍵領域,對中國網絡安全的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中新網報導,近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了題為「US rivals lobby against Chinese firm」的文章。該文章暗指思科以國家安全為由,參與遊說國會進行對華為的審查。同時,文章還提及一份思科的市場營銷文件,稱該文件收集了全球範圍內針對華為的觀點及顧慮的相關報道。該文章稱「國會山三個不同國會辦公室的高級工作人員都表示,一些美國高科技公司曾向國會遊說,用與思科相似的措辭,要求增強對華為的審查」。

針對《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思科隨即發佈聲明予以否認,稱該說法不屬實,思科只是依照該情報委員會要求,向其提供了有關 2003 至 2004 年思科與華為知識產權訴訟案件的公開信息。

事實上,美國計算機和互聯網行業的巨頭們,每年都會投入巨額資金遊說國會,從而影響政策制定,謀求利益。近年來它們主要關注的議題是網絡安全、知識產權、網絡中立和網絡監管等問題。數據顯示,思科作為主要遊說企業,在 280 家計算機和互聯網類企業中排名第 12 , 2012 年的遊說經費高到 121 萬美元,僅次於 Google 、惠普、微軟、甲骨文、 IBM、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n 、英特爾、 Facebook 、雅虎、亞馬遜、 Intuit 。而在思科回應《華盛頓郵報》的聲明中,僅強調思科只是依照該情報委員會要求向其提供了有關資料,卻對遊說費用去向及目的隻字不提。

根據美國政治捐獻數據庫 (opensecrets.org) 的數據統計顯示,思科從 1998 年就開始遊說國會, 15 年來累計金額高達 1572.52 萬美元。而華為、中興 (ZTE Corp)(0763-HK)(000063-CN) 從 2005 年開始斷斷續續的投入經費用於遊說美國國會,華為累計投入 223.5 萬美元,中興投入 46.2 萬美元,同期思科的投入為 1202 萬美元,是華為的 5.3 倍、中興的 26 倍。

通過圖表,可以清晰的看出,思科在 10 年前「華為思科知識產權訴訟」和當前的「網絡安全調查」中,都提前投入了巨額的經費遊說,進而影響立法、司法等機構的決策。

2002 年至 2004 年,思科的遊說費用呈逐年翻番趨勢。與之相呼應的是, 2003 年 1 月思科正式起訴華為。 6 月,美國地方法院判決華為停止使用有爭議的代碼,但卻認為思科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華為抄襲。 2004 年,思科與華為達成和解,法院終止思科對華為的訴訟。

此外,通過圖表可以發現, 2010 年、 2011 年思科的遊說費用連續創造了歷史記錄,分別達到 201 萬美元和 280 萬美元。巧合的是,對華為、中興的調查正是 2011 年 2 月開始的,由此看來,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佈的報告,與思科的遊說獻金額度呈正向呼應關係。 (接下頁)

除了遊說美國國會,有數據表明,思科還在美國大選中捐助了 103 萬 7857 美元。 2011-2012 年,給歐巴馬的捐助為 11 萬 7360 美元,給羅姆尼的捐助為 3 萬 8247 美元。思科的政治行動委員會 (PACs) 2012 年給兩黨的捐助資金為 22.75 萬美元。政治行動委員會 (PACs)可以利用金錢通過各種途徑對美國政治施加影響,使自己成為美國政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

2012 年,思科在美國國會遊說的議題共有 17 項,其中 5 項與網絡安全相關。 2012 年 4 月通過的《網絡情報共享與保護法》 (Cyber Intelligence Sharing and Protection Act of 2011,簡稱 CISPA) 表面是防止網絡攻擊、保護網絡安全,實際上繞開了隱私保護的相關條文,使監管 方(政府) 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獲得網絡用戶的隱私信息。

思科和美國政府走到一起,不僅有利於自己的盈利空間,更能為政府獲取網絡用戶信息提供諸多便利。由此展開,思科在美國能夠為政府獲取用戶信息提供便利,那麼思科在中國所涉及的政府公共事業、金融、石油化工乃至軍工等敏感領域,其作用和角色不得不令人產生聯想。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 10 月 8 日發佈的《由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和中興通訊帶來的美國國家安全問題》報告(《Investigative Report on 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Posed by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Huawei and ZTE》),其主要作者是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傑斯 (Mike Rogers) 和高級成員多奇‧拉斯伯格 (Duth Ruppersberger) 。有資料顯示, 2012 年,多奇‧拉斯伯格接受了來自思科的 3000 美元政治捐助,這難免令人對該報告的目的及公正性產生質疑。

此外據媒體報導,美國會有 73 名議員持有思科的股票,這無疑是思科影響美國國會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國政治捐獻數據庫 (opensecrets.org) 也公開了 61 名持有思科股票的國會議員名單。

2012 年 4 月初,思科 CEO 約翰‧錢伯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過:「華為是我們最大的長期威脅」,並暗示全球各國政府都認為思科是可信賴的。而思科發言人約翰‧恩哈特 (John Earnhardt) ,也表示:「過去幾年,或者說近 18 個月來,我們採取了更具競爭性的措施來反擊惠普、華為以及 Juniper 等競爭對手。」

聯想到「更具競爭力的措施」,再結合 2010 年、 2011 年思科的遊說費用的走勢,美國封殺華為中興事件,也許就不再是單一的「國家安全」事件,思科在其中的作用和角色不言而喻。因此,如果說思科的自信,源於與美國政府及國會的「緊密關係」,那麼不得不說,正是這種「特殊關係」和思科在中國業務領域的寬泛,才是中國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