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全人教育 培養創意擺第一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新加坡的學校持續在國際測驗中締造佳績,已然成為全球教育模範。但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目前新加坡想改變測驗強權的形象,轉而發展能夠培養創意的教育方式,他們稱這種教育為「全人教育」。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瑞杰表示,這種教育「比較不著重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了解多少,而重視學生是否學會如何尋找資訊」。他將之形容為創新的挑戰,希望學生能「從虛假中辨認出真相、連結表面看似不同的東西、在脈絡改變的情況下,仍有創造知識的能力」。 不再埋首書堆 此計畫目標是替目前的學生儲備未來20年後所需的能力。這表示,各級學校承擔更多壓力,需在無太多餘裕的時間內,想出有創意的方式來教學。 所以,新加坡意欲擺脫亞洲學校裡成排學生埋首書堆的高壓教學傳統形象,嘗試引進不同學習方式。為落實創意教學,在一個晴朗的4月上午,80名來自一所新加坡頂尖學校的學生進行了一場戶外教學。 羅西斯小學(Rosyth Primary School)的9、10歲學生,在一處公園戶外教學,這堂課的內容融合科學主題以及愛護環境等價值觀。「我們正在做切片實驗,想要找為何蜜蜂、魚類、鳥類和植物會神秘地死亡。」學生翁達倫(Darren Ong)表示:「會不會是人類行為造成的呢?」 他們使用智慧型手機和數位相機把「證據」拍下來,用手上的iPad查詢眼前所見的動植物簡介。「透過一個活動,我能夠帶到3個主題。」披上白色實驗袍,扮演首席調查人員的林姓科學教師表示。 「他們真的能夠從實務經驗中學習,把課堂上的知識落實於行動。」教授公民與道德的黃姓老師表示。 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簡稱Pisa)的全球排名中,閱讀科目排名第5,數學排名第2,科學則排名第4。新加坡在該次Pisa測驗中,贏過除了芬蘭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 傳遞知識 分享熱情 像林老師與黃老師等教師,被認為是新加坡取得測驗高分的背後推手。對林老師來說,教授科學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分享熱情」。 OECD的報告指出,新加坡有許多高品質教師絕非偶然,而是在有心政策推動下的結果。這是學校當局、教育部和負責訓練及進行研究的全國教育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IE)共同合作的功勞。 與其他許多國家一樣,新加坡一度面臨優秀教師枯竭的問題;NIE主任李盛光(Lee Sing Kong)表示,這是因為教師這門職業缺乏聲望和大眾的尊重所致。 他在一場全球圓桌會議上表示,因此自1990年代中期起,新加坡便開始戮力提高教師形象,提供教師專業訓練及改善工作條件。他表示:「然而,讓教師提升教學力,需要時間。」 新加坡這個蕞爾小島缺乏自然資源,自1965年獨立起便開始推廣教育,作為經濟發展基石。那是一個全以「生存為取向的年代」,王瑞杰今年2月在美國華府的一場新加坡論壇中提到。 1970年代晚期,新加坡轉為「效率取向」階段,教育領域轉而發展與產業相關的技能。到了1990年代晚期,隨著經濟發展轉向為知識導向,新加坡的教育開始將重心放在思辨技巧和創造力上。 此外,新加坡也採用教育機會平等的方式,來將境內包括華裔、馬來裔和印度裔人口連結在一起。「總體而言,我們的處境讓我們非常重視教育,因為教育對我們的生存和成功至關重要。」王瑞杰表示:「教育形塑了我們的未來。」 在高等教育領域,新加坡這個島國已吸引到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大學來此建立亞洲基地。當中包括頂尖商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和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新加坡國立大學(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是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及杜克大學建立了研究所層級的合作關係。儘管聲名遠播,仍有部分批評聲浪針對新加坡教育而來。 高壓體制仍受批評 耶魯大學計畫要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共同創立人文藝術學院,但卻因為新加坡的人權紀錄,遭耶魯大學教師反對。也有批評聲浪指出,新加坡的教育體制太過成績導向,以高壓管理學生;這個特點似乎與「全人教育」的心願背道而馳。 在新加坡,學生的行事曆上通常充滿了「課後輔導」和校外補習等活動。今年5月,一名家長投書當地媒體,引發各界激辯,是否星國數學課程過難,導致有越來越多學生尋求諸如補習等課後教學。 社會學家暨前任國會成員史卓漢(Paulin Straughan)在日前一場人口論壇中演講,指出應該要取消在小學畢業時的「小學離校考試」(PSLE)。 「如果我們這麼做,我們會讓學校擺脫對測驗的執念;教師和教育者能專注在教育和學習。如果我們這麼做,更多年輕夫婦會願意生養孩子。」她說。 這對一個競爭激烈的國家來說,是個激進的想法。目前,新加坡教師們擔心的是,有趣的活動仍需要能夠有其教學成果。黃老師表示:「我們計畫活動時,總與學習目標環環相扣,務必要傳達學生在測驗時所需會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