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稿/談民粹反核與台灣未來(上)/智庫論壇/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 助理研究員 唐慧琳

自日本兩年前福島核災後,我國反核運動勢同野火燎原,引領高民意風潮,眾多藝人名人爭相表態要求政府停建核四,主要原因除了在野黨的刻意操弄渲染與恐懼動員,媒體也隨之起舞,多數媒體對真相沒有興趣,且愈聳動的議題才愈能吸引閱聽人。而包括名人在內的許多民眾一方面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分辨事實,在民族自卑感作祟的情形之下,認為日本都發生核災了,而台灣怎麼可能有能力能防止核災的發生?另一方面則植因於台電高層某些作法給人民的觀感不佳及對於政府整體的不信任,使得反核民意居高不下,唯廢核四乃至於廢核,究竟將對我國未來將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下。 一、其他國家的核能政策與其影響 首先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例子,在目前已使用核能的31個國家中,只有德國、瑞士與比利時明定廢核期程,其中德國的自產能源(註一)占所有能源27%,瑞士則佔18%;占比僅3.6%的比利時,能源法條保留相當彈性,政府隨時可以恢復核能以確保其能源安全與價格穩定。以上這三個國家,全都與鄰近國家併聯電網,一旦缺電,即可向包括法國等鄰國買電。 另外28個國家要維持甚至加強核能的發展,包括曾受到核災事故的美國與俄國,美國2012年2月核准興建兩座新的核電廠,俄國則計畫興建14座,預計在2020年提高一倍的核能發電量。連剛發生核災的日本,都在去年年底政黨輪替後,取消零核電政策,以解決電價上漲、貿易赤字持續擴大、產業外移與減碳日程延後等問題。 其他如自產能源占比近40%的英國也維持強力發展核能的立場,要在2050年前重新建設22座核電機組,並預計於2030年將核發電比重提高的40% 。自產能源高達78.7%的加拿大,將僅佔供電能源結構4.8%的核能,當做「加拿大清潔空氣策略」之一繼續發展。自產能源達84.3%而再生能源供電比率高達21.7%的芬蘭,更為了維持能源安全堅持大力發展核能。自產能源達82.7%的南非,則為了減少對於煤炭的依賴,計畫到2030年前另外修建6座核反應爐。 至於身為我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自產能源同樣僅占2%左右、且缺乏與鄰國互通電網的韓國,則是積極發展核能產業,預計將核能裝置容量占比由2017年的30%提升到2030年的41%。目前韓國核能佔發電比重約36%,大於台灣的19%。這是韓國可以在近年世界油、煤、氣等能源大幅上漲時,工業用電價格仍可維持世界最低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根據韓國地質資源研究院Ji Heon-cheol的研究顯示 : “從歷史地震相關紀錄和地質結構等來看,朝鮮半島也有可能發生規模達到6.5級以上的地震”,但韓國並未把天災的威脅無限上綱,依然理性思考能源議題。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德、日廢核的代價。德國自2011年宣佈廢核以來,核能佔比由13.5%降至11.3%,再生能源則由20.3%提高至22.1%,燃煤則由43.2%提高到44.8%。家庭用電價格3年來上漲約20%。而發展再生能源並非一蹴可幾,德國自2000年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給予補助以來,至2013年共漲了103.3%,平均每年漲幅近8%。但如此昂貴的代價卻還沒付到盡頭,德國政府對再生能源的補助金可能還要再上漲48%,而目前就已有近10%的德國人用不起電,那些承租公寓的低所得者,卻必須透過電費補貼房東裝設的太陽能板,讓原本就已是經濟弱勢的族群雪上加霜,擴大貧富的差距。 而另一方面,德國的工業及再生能源電力公司卻獲得高額的補貼,一些光電業者甚至富有到蒐購古堡與獵場。德國政府為了避免產業外移與失業潮,正在討論要讓能源密集產業能持續獲得再生能源電力稅與電網費的減免。 目前一度電達台幣11.34元的電費(我國為2.73元)以及不公不義的所得重分配並非德國唯一付出的代價,德國政府為了興建再生能源的分散式電力輸送網,大量砍伐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古老?木森林以便舖設電網。更令人不樂見的,是由於再生能源的發電不穩定,德國已被迫加蓋燃煤發電廠,今年新蓋的數目將創20年以來的新高,其中又以燒褐煤為主,褐煤的碳排量要比一般煤再高30%,陷入「以潔淨能源之名行污染地球之實」的窘境。而以上種種負面的效應,是在核電還占德國發電總量的18%的情況下,因此,情況還有可能持續惡化。 至於福島核災的發生地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更已宣佈取消零核電政策,除了和德國一樣面臨電力燃料成本大幅上升、電價上漲(家庭用電漲幅約8.5%~11.88%,產業用電漲幅為14.9%~19.23%)、延後減碳期程與降低減碳目標值、產業競爭力惡化以外(已有69%的日本企業表示可能加速外移),日本的貿易赤字也在不斷擴大,短短兩年日本就由2010年6.6兆日元的順差演變為2012年6.9兆日元的逆差。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