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金融透視/顛覆還是融合 互聯網能否脫下金融機構的“西裝”

這個年關,“BATX”(百度、阿裡、騰訊和新浪)讓銀行很難過。 互聯網金融臨近年關非但沒有“收手”之勢,反而變本加厲發起更為猛烈的攻擊:百度忙著接連“發”,騰訊籌畫著微信支付,而阿裡的理財節也是一個又一個……互聯網金融侵入傳統金融的“領地”,倒逼銀行、基金、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加快轉型步伐,機構們也像遇到聖誕購物節一樣瘋狂投入。當穿“西裝”的金融機構遇上穿“休閒裝”的互聯網企業,帶來的是“火星撞地球”般的新思維方式的衝擊。進入2014年,互聯網與金融進一步結合,是顛覆,還是融合?金融機構一窩蜂“抱大腿”、賠本賺吆喝的模式能否持續? 互聯網金融“兇猛” 傳統機構人士寢食難安 “百度:各大行對不起!” “XX銀行,對不起!年底鬧錢荒,我知道你饑渴,我知道你手頭緊,但要讓我把錢放在你那,臣妾做不到啊!同樣存一個月,你連回家的機票都買不起,而百發送我一部土豪金還送往返機票,收益差距甩你幾十條街,叫我如何愛你?”……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傳著一組照片,百度團購理財8%起的宣傳易拉寶擺在中行、建行、工行等各大銀行乃至央行門口,直接叫板銀行,“向左走銀行活期0.35%,向右走百度百發8%起”。鮮明的對比,使得互聯網金融得以倒逼利率市場化加速。同樣是現金理財,銀行活期存款只有0.35%,而貨幣基金的收益不斷上行,目前普遍在5%以上。再加上互聯網“土豪”加碼,紛紛喊出8%甚至10%以上的收益,而且沒有門檻,活期存款搬家的趨勢已然清晰。 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在所謂“四馬”,即馬雲、馬化騰、馬明哲和馬蔚華的帶領下一路狂奔,從互聯網和金融兩路出兵夾擊傳統金融。而傳統的銀行、基金、券商等資管機構,更多是以被倒逼的方式捲入這場“跨界”混戰。 互聯網金融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僅從互聯網與基金公司的合作就可見一斑。簡單地估算,今年6月新誕生的餘額寶在11月就已經突破千億,業內預計年底甚至有望突破1800億元;百度聯合華夏、嘉實的理財產品規模預計60億元以上。加之其他幾個“寶”,匯添富“全額寶”近6億元,東方財富旗下天天基金網的“活期寶”9月底前申購額約100億元,天天基金網聯合三家基金公司的“搶錢大戰”大約會再納入6億元。今年互聯網基金大約搬走2000億左右的活期存款。 網路借貸和眾籌融資作為互聯網金融中不可小覷的一支力量,今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倒逼銀行、保險開始探索新型的信貸模式。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作為其互聯網金融戰略的重要部署,已經成為知名的P2P平臺,而招商銀行也在其小企業金融服務平臺悄然上線P2P撮合服務。據悉,其他銀行也有意涉足P2P業務,已經在準備當中。 而京東的玩法讓很多機構瞭解到什麼是供應鏈金融,劉強東在搶銀行的小企業客戶,對此銀行已經看到危機。今年12月京東上線“京保貝”,京東根據供應商在京東的採購資料進行評級,3分鐘融資到賬。就在近日發佈的有關銀行家調查報告顯示,供應鏈融資已經成為公司金融新的重點方向。對於目前的三種互聯網金融模式,P2P、電子商務企業融資和電子商務企業代銷,40%以上的銀行家認為電子商務企業融資將給銀行業帶來巨大挑戰,而認為代銷會帶來挑戰的比例只有不到30%。 此外,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也開始在網路盛行。雖然比特幣的炒作不乏泡沫,但未來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貨幣會不會成為像美元、人民幣等法定貨幣一樣的獨立貨幣品種存在呢? 為了應對互聯網的攻勢,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除了加速觸網之外,也已有所應對。如交通銀行已經推出某些貨幣基金的“T+0”取現業務,據悉民生銀行與匯添富、民生加銀基金將合作推出新型銀行卡,活期存款直接轉為貨幣基金。有銀行人士將銀行此舉稱為“防禦”,儘管可能導致部分存款的流失,“但也比流失到其它銀行好。”簡單“防禦”只是第一步,當十幾萬億的活期存款開始大規模搬家時,銀行將流失巨大的低價資金來源,在存貸差的盈利模式下,為了留住存款,銀行可能需要提高其存款的利率水準。 互聯網不穿“西裝” “野”打法能否適合金融圈 互聯網改造了金融,誰來改造互聯網? 在近期舉辦的一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主辦方互聯網公司的老總自始至終一身休閒裝,而前來參會的專家或金融機構負責人則是全套西裝。該老總還打趣道,做互聯網的金融機構現在很多已經不穿西裝了。互聯網的人搞創新,被土豪追趕,哪有時間穿西裝。當然,“互聯網”不穿“西裝”,一方面是體現自由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工作忙碌。但是,在互聯網介入金融之後,或許展現更多的是互聯網式的思維。 難怪有多家機構抱怨,互聯網公司現在很“大牌”,產品設計、發行節奏甚至宣傳口徑都要聽互聯網公司的。可以說是先逃出銀行的“狼窩”,又入電商的“虎穴”。最近工作非常辛苦,互聯網公司說產品什麼時候上線,基金公司就得加班加點地做出來,進度非常緊,有的系統可能測試沒有做好,就要上線了。如果突然發生大量的交易,就有可能出問題。還有基金公司的電商負責人已經將互聯網金融下的工作時間改為24小時工作制。 “我們無法改變他,我們只能吸引他。”除了趕進度,宣傳口徑上,互聯網的做法與金融機構的思維有很大差別。百度百發1期一度宣傳收益率為8%,但後來發行未果。12月百發2期宣傳上變通為“8%起”,網易理財也打出“10%起”,仍有打擦邊球的嫌疑。互聯網公司在金融產品的宣傳上,以突出收益,吸引眼球為目的,諸如“紅包獎勵”、“送集分寶”、“補貼”等字樣都敢於放在公開宣傳資料中。而這些行為,是金融機構所不敢為的,這也是在互聯網金融中,合作的金融機構普遍“失語”的原因之一。 互聯網的很多說法基金公司不敢那麼宣傳。互聯網基金行銷口徑未來是會放鬆,還是必須與傳統管道宣傳規則一致,這可能是政策層面需要考慮的。 互聯網的打法常常是先賠錢賺流量,邊做邊改,最後活下來的就是勝利者。然而,在互聯網公司開始從事理財產品代銷、支付,或者參股金融機構後,這種打法是否適合金融圈,互聯網公司金融化後能否產生競爭力,對此很多金融人士心中打了一個大問號。 賠本賺吆喝能走多遠 互聯網金融三大預言 6%不夠,8%不夠,10%以上似乎還不夠。最近互聯網理財在攀比中不斷提升,而高收益的背後其實是由互聯網公司或金融機構自掏腰包補貼,這種倒貼的模式不僅涉嫌違規銷售,而且也不具有可持續性。2014年的互聯網理財還能補貼多少? 要冷靜了:“明年大家應該冷靜冷靜了,今年虧本賺吆喝的事情太多了。基金公司是輕資本的,再倒貼一年很難做到。一旦收益降下來,就可能面臨互聯網客戶的流失。所以基金公司要冷靜思考究竟哪種模式能夠保持穩定增長。不能再一窩蜂去抱大腿了。” 逐步融合: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表示,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有可能按照三個層次演進:一是各自為戰。互聯網企業與金融企業基於自身的比較優勢開展業務,產品類型和重點客戶重合度較低,互聯網企業在這一階段的成本優勢明顯,具體表現為虛擬管道擴張;二是漸進融合。雙方部分核心業務產生交叉,互聯網企業開始利用資料資產進行風險定價,金融企業逐漸掌握批次處理技術,通過產品創新由被動防禦轉向主動出擊,對長尾客戶的爭奪是重點;三是實質融合。雙方都已經掌握對方的核心技術,平臺搭建完畢,開始利用資料資產對現有模式進行徹底改造,使用者數量、使用者粘度和資料有效性是競爭的關鍵。 安全很重要:商業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代表,其實一直在進行金融互聯網化,包括民生銀行推出小微手機銀行、招商銀行實現微信交易等,在銀行看來,互聯網金融中風控仍然非常重要。華夏銀行電子銀行部經理鐘樓鶴表示,銀行給客戶提供服務首先需要確保安全、控制風險,通過互聯網,需要對客戶的身份進行認證;其次保證客戶資訊的安全,以防非法獲取客戶的私人資訊;最後,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尤其是從產品的設計上保證消費者權益,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深入展開產品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移動金融:如果說今年阿裡、百度在互聯網金融出盡“風頭”,那麼未來可能更多看到騰訊的身影。移動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用戶已經明顯地向移動端轉化,在這個過程中,碎片化趨勢將更加突出——時間碎片化、資訊碎片化、資金碎片化。 在這個趨勢下,未來基於移動端的碎片化理財可能是金融機構的一個創新方向,微信支付的微理財或許會在明年推出,屆時將引領基於微信的理財產品。當然,新的問題也會出現,如金融機構如何在有限的手機螢幕資訊中展示產品,“不過,這些問題慢慢都會解決,只是時間的問題”。 (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曹淑彥)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