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宮廷貴族 用珠寶寫歷史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清末帝后溥儀和婉容御用珍寶,與西方皇室御用珠寶設計卡地亞相輝映,九日起在國立故宮博物院華麗登場。由故宮、瀋陽故宮博物院及卡地亞典藏聯合舉辦的「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特展,呈現十九世紀末、廿世紀以來東西方珠寶設計內蘊精華,如婉容皇后大婚佩戴的《透雕雙喜翡翠墜》、溫莎公爵夫人曾擁有的經典《紅鶴胸針》等,展現華貴與時尚感的不同風貌。 故宮院長周功鑫表示,本展籌備近四年,藉由年代相仿的中西方皇室珠寶與歷史、文化結合,和相互影響下呈現的多元面貌,共展出四百六十六件珠寶,其中故宮珍藏一百六十件,瀋陽故宮借展七十四件,卡地亞典藏有二百卅二件。 為了分散運輸風險,卡地亞珠寶分五趟運抵台灣。外界好奇這次保險總額?周功鑫笑說:「這是一個祕密!」 來自瀋陽故宮的《透雕雙喜翡翠墜》和《珍珠鳳凰髮簪》都是婉容皇后御用首飾,前者是大婚佩戴的吉祥物,翠玉透雕出一個「雙喜」漢字;《珍珠鳳凰髮簪》則由點翠、大小珍珠、米珠組成鳳凰形狀。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一日,溥儀迎娶婉容進宮,透過當時一張「婉容大婚朝服像」照片,確認瀋陽故宮收藏這只《透雕雙喜翡翠墜》就是當時佩戴在胸前的吉祥禮器。婉容追求奢華生活,所用珠寶首飾有新式材質做工,也具強烈的宮廷風。 瀋陽故宮副院長楊小東指出,一九二一年、十六歲的溥儀依照傳統成婚,他從四張照片中隨意圈選一位看來順眼的女孩,原本圈選滿州舊貴族之女文繡,但在端康太妃極力遊說下,溥儀改選家境富有、娘家出身皇室,長相氣質也比文繡出色的婉容,從此改變兩位女子的命運。 楊小東說,溥儀出逃紫禁城時,攜帶許多宮廷珠寶字畫等文物,一九四五年在瀋陽東塔機場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壓往蘇聯赤塔市囚禁五年。「溥儀擔心被引渡回中國後會遭受懲處,以援助蘇聯經濟建設為由,將一部分珠寶首飾捐獻出去,部分首飾手表贈予當地官員甚至看守人員,或胡亂塞藏、投入暖爐、江中毀掉。」 一九五○年蘇方將溥儀遣送回中國,「珠寶箱」也跟著移交給中國政府,溥儀將少部分珍品捐給北京故宮,其他在六○年代轉入瀋陽故宮收藏,計有四百五十四件玉器、金銀器皿和首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