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民重返台灣 生技業振奮

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國際知名生技專家楊育民,確定參加10月7日至9日舉行的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一甩宇昌案對政府的失望陰影。楊育民表示:「大家一起來為國家打拚,我們這一代不能在生物科技產業交白卷。」 生醫業認為,楊育民的歸隊,將為積極發展的新藥產業打下強心劑;將可望吸引Impax(益邦)創辦人許中強等人調整策略,擴大在台灣的投資,而SiiC(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最高顧問蘇懷仁也會增加回台意願。 楊育民今年3月間才從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職位退休,他是亞洲人中,在國際大藥廠中位階最高的經理人,這個「天花板」的位置,現尚無人打破。 由於楊育民的專長是蛋白質藥、單株抗體,是國際少數有興建蛋白質藥廠經驗的專家,近半年來,包括三星等國際知名藥廠積極網羅,因此,楊育民在睽別1年後的重回BTC,指標意義相當濃厚。 藥華醫藥總經理林國鐘表示,只要楊育民願意回國,就會有一票對新藥開發,尤其是蛋白質領域的專家會回來台灣。 楊育民是因宇昌案風波,對政府失望,而在2012年辭掉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和跨部會選題小組等頭銜,去年BTC也少了許照惠、張有德等大咖。 楊育民表示:「我不再為過去煩惱,是非大家心知肚明。我也是上年紀的人,沒有什麼好計較!大家一起來為國家打拚,我們這一代不能在生物科技產業交白卷。」 就初步統計,國內生醫產業逐步成熟,加上資本市場活絡,近年來已吸引不少海歸派回台投資。 除了有創業經驗,並有成功授權的許照惠、張念慈、趙宇天都分別和潤泰集團尹衍樑一起合資成立公司;何大一和張念原主導中裕;陳志明則是獨資創立安成;洪基隆成立的台微體都以進軍美國市場為主;張子文則是將其研發的過敏新藥授權給泉盛。 另外,早在十多年前就返台,且曾在國際大藥廠任職、有新藥開發經驗的專家也不少,例如神隆的馬海怡、中化生的張祥漢投入的原料藥領域,都已打進國際市場。 而陳正則成立健亞,藥華是由詹青柳和林國鐘創立,張東玄的醣聯因吸引日本大塚入股受矚目,預計2014年有機會拿藥證的公司中,太景是許明珠結合永豐餘集團的資金,而智擎則是葉常菁和東洋集團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