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課徵空屋稅之評析/智庫論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周信佑

近年房地產市場交易熱絡、價格飆漲,民眾購屋痛苦指數再創新高,房價問題已成為最大的民怨,政府打房有其正當性,除了紓解民怨,也預防房市過熱所可能造成的房市泡沫化危機。況且當前台灣財富分配的惡化,與房地產價格有很大的關係。 房屋並非一般商品,它是民眾感受幸福的必需品。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過一句名言:「房屋是買來住的,不是買來炒的」。然一年多來政府的打房政策卻無顯著成效,房市雖有冷卻,房市價格卻持續攀高,整體呈現價漲量縮格局,讓一般青年與中產階級仍望屋興嘆。 以經濟學角度而言,要解決房價問題長遠來看不外乎「供」、「需」兩方面,也就是減少民眾需求量與增加房市市場的供給量。 在供給面上,包括興建平價住宅、加速都市更新、課徵空地稅、興建捷運系統網完善交通等,都能提升供給量,但事實上,台灣面臨的問題不是房屋數量不足,而是這些居住資源被閒置。依內政部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台空屋率近兩成,空屋大約有150多萬戶,創歷史新高。 在需求面上,雖然人口已呈現停滯性成長,但在都市小家庭化與人口居住集中化的趨勢下,購屋需求未見減少,加上中國傳統「有土斯有財」的理財觀念,甚至在油電雙漲的環境下被視為抗通膨的最佳投資工具,讓房屋需求難以抑制。 考量房市的「供」、「需」問題,為避免資源浪費或閒置,並導引閒置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或企業研發,政府或許可以考慮以租稅手段來平抑房價,增加非自用且無人居住的空屋稅率,並配合內政部要在3年內將公告地價提升到市價的9成,提高空屋出租或出售的意願,增加供給,讓房價、房租回到較合理之水準。 事實上,民國五十六年訂定「房屋稅條例」前,當時有空屋捐法源,但如何認定「空屋」,後續的查核作業等,執行上障礙不少,也讓空屋稅一直都未曾開徵。後來房屋稅條例就未列入空屋稅。其實「空屋」的認定並不困難,透過戶籍資料,配合鄰、里長通報與查核作業,取得初步成果並不難。 在實施空屋稅與調整公告地價後,不但可有效提高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抑制土地囤積、房子炒作,讓一般青年與中產階級買得起、租得起,滿足國人居住需求,同時,也可以緩解現在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問題,更是政府展現解決房價問題的象徵和決心。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