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田豬.臭臊狸.田螺狗 鼬獾別名多

【廖期錚 賴冠諭 台北】 最近人人聞之色變的鼬獾,觀眾朋友可能有發現,客語有不少說法,有「田螺狗」、「畚田豬」、「臭臊狸」等,鼬獾主要以嗅覺覓食,常常會將田地作物弄亂,在早期農業社會,很令農民頭痛,因此有「畚田豬」的稱謂,此外由於鼬獾外形似狗,喜歡捕食蝸牛等小型昆蟲,因此也被農民稱為「田螺狗」。 抓著田螺不放、拚命的啃食,畫面中這隻鼻子尖尖,臉部白色花紋的,就是華語說的鼬獾,鼬獾、台灣特有種,屬於食肉目、貂科、鼬獾屬。 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的闊葉林灌叢區以及開墾地等,客語一稱「畚田豬」,但這樣的名字,卻是農業社會農民取的「惡名」。 南庄農民 徐永燈:「牠會挖蚯蚓來吃,找東西吃就在山裡一直掘地,就是在田裡一直攪動,弄得亂亂的。」 而「畚田豬」遇危險時,會分泌惡臭氣味驅敵,因此也稱作「臭臊狸」,此以田螺、蝸牛、蚯蚓等小型動物為食的牠,也被廣泛稱作「田螺狗」。 高雄市南隆國中教師 劉孝伸:「牠會挖田螺或是蝸牛,所以我們以食性,將牠稱作田螺狗。」 政大英文系教授 彭欽清:「東西命名有的,看牠的外型,有的就看牠的動作,牠吃什麼東西,再來就是可能是牠的味道。」 而鼬獾也因為臉部花紋,類似國劇臉譜,甚至也有「花面狸」的說法,而這種在黃昏過後,出沒在山林田野間覓食的夜行性動物,本來一般人並不常見,但最近因為狂犬病,意外的「聲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