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再生能源 創就業

東元集團董事長劉兆凱認為,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將可創造許多且相對高薪的工作機會,呼籲政府以示範計畫方式協助產業發展。 經濟日報今天舉行「二○一三再生能源發展願景高峰論壇」,由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主持綜合座談,討論「電力供需與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由台經院院長洪德生、台電董事長黃重球、東元集團董事長劉兆凱擔任與談人。 洪德生以核四是否商轉、現有3座核電廠除役或延役等二項假設、共四種情境進行分析,指出若沒有核四,且既有三座核電廠除役,民國一○八至一一四年將有多年備用容量率低於百分之八,出現相當程度電力缺口,依據過去經驗,恐怕有限電風險。 如何以再生能源彌補未來電力缺口,他認為,原則上電價影響需在可接受範圍內,且發展再生能源應考慮技術可行性。 黃重球表示,隨著產業逐漸往高附加價值方向發展,用電需求已從過去高於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轉為低於GDP成長幅度。 他觀察這幾年電力需求成長情況發現,預估未來用電需求不可能零成長,會偏向低度或中度成長,但「不可能超過GDP成長幅度」。 有關如何降低用電需求,黃重球表示,可多用省電產品及搭配節能減碳措施;上述想法並獲得劉兆凱支持。 劉兆凱指出,估計今年全台用電量約二二○○億度,其中有百分之四十五%與馬達有關,加上有二○○億度屬於住商空調用電,他認為若搭配高效能及變頻機節能,及政府推動使用高效率馬達,將可節省百分之五用電、約六十億度,相當於核一一部機組用電。 面對推動再生能源發展,黃重球表示,還涉及電網調配的問題,如何讓電網吸收更多再生能源,中間牽涉的技術,他認為產業界可共同努力,這部分將是很大的商機。 劉兆凱指出,由於再生能源占整體發電百分之○點一,就可以創造二○○○個工作機會,若達到百分之十,就可以創造二十萬個就業,且為專業、相對高薪的工作。 他認為,國內製作風力機主要零組件方面,技術上並沒有問題,且推動風力機發展將可帶動機電業、電纜業、船隻等產業發展,經濟價值相當大,呼籲政府積極協助產業發展,並採示範計畫逐步推動。 另外,黃重球今天也在會中提及,若未來繼續開放民營電廠(IPP),他絕對不接受現階段IPP的情況繼續發生,他認為現有的IPP制度還需進行大幅度改變,或需進一步推動電業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