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資金外流無損經濟轉型前景

旺報【本報訊】 QE要退場了,傳聞重擊亞洲新興國家金融市場,不僅造成股、匯市同跌,市場更傳聞資金撤離、金融帳大外流,新一波的資產泡沫破裂馬上就要在亞洲上演了。 全球進入「大量化寬鬆」時期後,先進國家發行的貨幣流向新興市場,一些外貿型國家的金融帳赤字減緩或甚出現盈餘,大量熱錢湧入,讓許多亞洲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維持不墜,但其也帶來明顯的影響,不僅匯率波動幅度加大、影響金融市場秩序,同時也造成國內資產的扭曲,這些年亞洲多數國家房價的飆漲,股、匯市場波動加劇都是例證,IMF也一再警告亞洲國家要慎防資產泡沫。 Fed量化寬鬆的退場,無疑將是亞洲資產泡沫是否破裂的關鍵因素。且就經濟數據上來看,台灣金融帳連12季淨流出,不少投資人開始擔心外資撤離將是壓倒台灣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然而,民眾無需多慮,目前台灣國際收支仍屬健康。 首先,單就經常帳的資金流向來看,經常帳盈餘代表持有的國外資產淨額增加,赤字則代表對國外持有資產淨額的減少,因此可以大約推論資金的移動是由經常帳盈餘的國家流向經常帳赤字的國家,所以一般而言,外貿導向的經濟體都是持續的經常帳盈餘,同時造成外匯存底快速的累積,因此其金融帳普遍呈現資金的淨流出,日本及台灣都是如此。反之經常帳赤字的國家其金融帳多是淨流入,例如美國。而台灣今年上半年經常帳盈餘高於金融帳的外流,顯示資金流動仍然健全。 其次,依據金融帳各別細項來看,金融帳外流是因為台灣正在結構轉型。第一,接投資淨流出21.8億美元,係因ECFA、《台紐經濟合作協議》、《台日投資協議》等簽署,讓台灣產業走向國際化布局。 第二,證券投資淨流出32.0億美元,央行表示主要是保險公司投資國外債權證券增加。說真的台債利率低,景氣不好因而股市報酬率差,除了房地產,好像真的沒什麼好的投資標的。奢侈稅上路已經兩年,政府過去3年都在打房,金融業的資金理所當然只能設法投資國外較高報酬的商品,也難怪金融業者一直提請金管會開放限制,曾主委上台的「金融鬆綁」承諾更贏得業者掌聲,由此可見。 第三,其他投資呈淨流出49.6億美元,由於去年以來,金融業陸續登陸執業,加上大陸「錢荒」、貨幣政策轉向,大陸台銀的台商業務增加,OBU的成長是其他投資淨流出的主因。 雖然不能否認,金融帳長期的淨流出不是件好事,資金向來都會流向高成長高報酬的地區,突顯台灣經濟近年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須認真推動改革,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及金融市場國際化。 相較之下,大陸情況嚴峻許多,外資自5月底就開始撤離,人民幣及股市都有明顯的反應,加上大陸官方正在整頓影子銀行和房市等資產泡沫問題,傾向維持貨幣政策穩中趨緊,人行公開市場上資金投放相對保守,「錢荒」疑慮揮之不去,這樣的環境確實相當緊張,資產泡沫破裂風險提高。 不過大陸政策執行一貫能夠落實,若無意外,官方金融監管力度將持續加重,包括推動資本市場制度的除弊、整頓影子銀行和地方融資平台以及對抗資產泡沫等措施,加上外資的持續回流美國,大陸金融市場短期一定不好過,這種「以短痛取代長痛」的政策企圖,雖然市場評價不一,但若改革成效彰顯,且經濟逐漸趨穩有利於提振信心,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運行,則長期經濟將可穩健向前,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綜以觀之,量化寬鬆的資金版圖遷移衝擊亞洲國家甚巨,對於台灣而言,資金外流情況並不嚴重,且多屬於結構性因素,衝擊將比想像中少。對於大陸來說,情勢確實不容小覷,但只要不重傷經濟,在經濟轉型成功後,未來20年仍將是全球經濟成長的核心。因此,在兩岸政府有目標的應對之下,轉型政策仍然穩步向前,料將無損長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