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重振股市 IPO核查要玩真的

旺報【本報訊】 大陸證監會突然發布規定,要求正在排隊的IPO企業中介機構必須在今年3月31日前遞交自查報告,並要求對12種粉飾操縱利潤的情形進行重點核查,證監會將針對自查報告做重點抽查。 業內人士認為,證監會這次強化審查IPO企業財務真實性,目的在倒逼造假或不合條件的企業退出IPO,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預計這次財務核查後,將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擬上市公司撤回IPO申請。目前,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共有882家企業在排除等待IPO審核。 不過,IPO財務核查的真正目的,可能不在提升市場品質,而在緩解IPO「堰塞湖現象」及股市融資壓力。提升上市公司品質的有效手段在公開透明的資訊披露及價格機制,品質好的公司在健康的市場主導下,價格就會高一些,品質不好的公司價格就會低一些。嚴審IPO申請案並不能達成資訊及價格機制提升的目的。 IPO財務核查是不是認真,應以下幾個方面來保證。一是確保財務核查人員不會與證券公司保薦人員及IPO公司合謀;二是財務核查人員能在短期時間獲得足夠的資訊並有能力識別資訊真偽;三是財務核查抽查樣本具有足夠的代表性。如果沒有上述條件保證,這次IPO財務核查就不能產生實效。 實際上,上述三個條件並非容易達成。大陸股市問題叢生,其中既有制度規則缺陷,更有人為利用制度不完全從中謀利。在這個市場中,謀利最大的主體不僅在上市公司及保薦人,更包括監管部門及市場准入各種審核人。市場懷疑這次IPO財務核查監管部門會動真格,因為機制並未改變,合謀仍然可能繼續。 此外,「運動式」核查,核查人員在短期內無法獲得足夠資訊,也無法識別資訊的真偽,特別是這種核查是以自查方式為主時,更容易因資訊不足而掩蓋問題。對於擬上市的IPO企業來說,僅是抽查50家作為樣本更是不具有代表性,因為每一家企業的情況都不一樣,它們完全是不同的個體,其應對監管部門核查的方式也會有很大不同。因此,這種以樣本抽查的方式來進行財務核查,就容易讓更多不合格的公司蒙混過關。 這次IPO財務核查,只觸及整個公司上市的問題表層,做表面文章大於實質解決問題。因為,一個十分常識的事情,為何股市中小投資人紛紛逃離市場,卻有上千家企業要湧入上市圈錢。問題的核心就是當前國內股市基礎制度不健全,利益關係不平衡,股市不當的制度安排造成了僅讓少數人或企業謀利而讓絕大多數人利益受損的結果。制度安排的不足,不是要求IPO公司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就可以解決的,而是要對許多的重大利益關係進行調整及制度改革。如果不針對重大利益關係的不平衡進行調整或改革,這次嚴查財務報表,最多可能產生局部改善之效,但過幾天又舊病復發。 因此,要重建股市中小投資者信心,就得對股市制度進行重大改革,而這些重大改革的第一個切入點,在重新設定嚴格的公司上市准入制度,只有達到標準的公司才能進入市場。對於目前等待上市公司的IPO應該全部廢除(因為這些IPO都是在舊規則申請的),要上市者就得在新制度安排重新申請。否則,像現在這種處理方式,表面上可動真格,實際上是在舊有制度框架下兜圈,是無法走出當前股市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