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陸房地產市場的「政治經濟學」

工商時報【本報訊】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結論中亦述及房地產市場相關政策方針,其說法是「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是中共新領導層對大陸房地產市場發展取向的重大宣示,值得各方予以深入探索及掌握。 近期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的環境氛圍相當「詭譎」,說白了,就是該市場在大陸政府「打房」等強力調控政策下,價位行情依然頑強挺升。譬如,中國指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7月,全大陸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0,347元人民幣,環比(連月相比)上漲0.87%,乃是2012年6月以來,連續第14個月環比上漲。 如此行情表現,說明今年年初大陸政府的「國五條」打房政策,並未發生效果。該政策是上一屆國務院領導層在「兩會」前夕所祭出,其中打擊力道最大的舉措,是對房屋交易價差課徵20%重稅,形同對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然而,該政策實行以來,全大陸總體房價仍持續上漲,且部分城市還陸續傳出「新地王創新天價」的消息。因此,近來大陸社會各界普遍推測,新一屆國務院領導層很快就會推出更嚴厲的打房舉措,以有效壓制「不聽使喚」的房價。 然而,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所作成的相關結論,卻是要使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並無「打房」的火藥味。這也顯示,中共中央當前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方針,並不直接針對價格問題去作調控,而是要大力優化房地產市場結構,讓供需法則來主導價格變動,並使該市場得以合理發展。其中,完善的房地產稅制和靈活的金融調節手段,即是不可或缺的要件。 大陸房地產市場若能這樣發展,那對總體政治和經濟兩方面都能有所交待,自然爭議最小。這是具有說服力的「房地產市場政治經濟學」。其中,政治方面的效應,將主要表現在「中央和地方關係的理順」。因過去「打房」政策本質是「中央和地方博弈」。地方政府基於本位主義,總是卯勁圈地、大興土木及撐持房地價格,中央則千方百計地作針對性壓制,彼此間形成「互相較勁」的不正常關係,難怪房價調控屢屢失效。所以,未來房地產市場政策主軸,若能從價格調控換成市場建設,則中央和地方在這方面之關係,也會相應從博弈轉為協調。 至於上述新政策方針的經濟效應,則首先是使房地產市場重回經濟增長「主力軍」行列。今年大陸總體經濟增長率步步走低,大陸政府正在費心培育經濟「新增長點」,以期早日扭轉經濟走軟態勢。房地產市場若能迅速走上「合理發展」軌道,則其對今年大陸經濟「穩增長」之助益,實不言可喻。 更重要的是,房地產市場的穩健發展,可以減輕大陸銀行業的經營風險。近年大陸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當地銀行業房地產項目貸款,金額相應擴張,但房地產價格的「高處不勝寒」,卻也使銀行貸款信用風險無形中升高。特別是在大陸政府「打房」政策下,各方總是擔心,萬一房價被打到崩盤,銀行業將會跟著發生經營危機。這項疑慮,可望隨著房地產市場之趨於穩健發展而淡化。 但是,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究竟如何從理想變成現實,還有待大陸政府採取一系列的配套舉措。例如,對於地方一向過度倚賴的「土地財政」,有必要儘速加以變革,以限縮地方諸侯人為炒作房地產市場的空間。另外,應加大力度建設保障房和經濟房,滿足經濟弱勢者的住房需求。後者是很重要的「政治任務」。 至於前述中共中央會議結論同時提到的「新型城鎮化」,是否為未來促進大陸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之重要著力點,大陸政府亦應儘早作出明確表述。大陸政府多月前已提出城鎮化之政策方針,但其實行方策迄今尚未公布,因而該政策與房地產市場發展之關係如何,各方亦不得而知。這問題的答案理當儘速揭曉,俾讓各相關單位及民間都能知所依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