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極早期療育服務國際研討會』開幕

『第一屆極早期療育服務國際研討會』開幕

瑪利亞基金會與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於28日舉辦『第一屆極早期療育服務國際研討會』開幕活動,一連兩天研討會希冀藉服務模式之初探,並檢討療育政策與需求,以期未來全國各縣市皆發展極早期療育服務,為臺灣0-3歲的發展遲緩嬰幼兒暨家庭,建構「從頭開始」(head start)的希望工程。

此次報名人數共計290位參加,藉由福利服務產學合作方式共同開創臺灣第一個「0-3歲遲緩嬰幼兒極早療服務實驗計劃」,研討會邀美國早療專家學者分享其方案及成果,與會者含學界、早療機構、家長組織等團體參與。

瑪利亞基金會創辦人莊宏達小兒專科醫師表示:「嬰幼兒的機能發展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關鍵期是孕育中樞神經組織的懷孕期。第二個關鍵期是在出生後到滿兩歲的基本機能發展期,孩子的大腦在兩歲時完成了75%。 第三個關鍵期則是二歲到五歲的日常生活機能發展期。」因此,為兩歲以前發展遲緩的嬰幼兒,提供積極的醫療復健與教育,關係著孩子整個未來的發展。

「如果生了特殊小孩可以接受嗎?」媽媽發現德德(2歲/遲緩/腦部萎縮)疑似發展遲緩時,問爸爸的第一個問題。當德德四個月時肢體動作發展似乎比雙胞胎的哥哥慢三個月左右,直到德德六個月左右,被帶到復健科兒童發展門診,經詳細檢查,發現德德因腦部萎縮導致發展遲緩,在家人的支持下邁向復建之路。

德德一歲時從復健診所轉進「瑪利寶寶啟蒙中心」,從原本的呆滯眼神、鮮少與人互動、只會翻身且無口語能力的德德,現在已學會坐立、開心時拍拍手、用口語表達需求等。媽媽回想德德進入寶寶啟蒙中心的第一天時,寫下的心願說:「希望你能走過來,爬過來,抱我。德德加油!」如今德德不但學會爬行,甚至可以扶著東西走路,甚至會叫媽媽!這期盼已久的希望總算沒有落空。

此次國際研討會是莊宏達醫師自1983年以自己的力量創辦「愛兒復健教室」開始進行身心障礙兒童之日間復健工作,30年來這是他的初登場;為有別於3-6歲的「早期療育服務」,莊宏達醫師命名0-3歲為「極早期療育服務」,「瑪利寶寶啟蒙中心」經近三年的服務提供與模式修正,累積了初步經驗,也藉此分享並就教各界。

另外,特別邀請美國學者Dr. Susan Sandall及Dr. Bonny McBride專題演講,兩位均是美國早療界的權威,尤其Dr. Susan Sandall於1999年受美國教育部委託,歷經四年時間提出美國學前特殊教育白皮書,是美國早療政策關鍵影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