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庫要提高手續費收入

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過去強調企業金融的老行庫,今年起將把重點放在手續費收入。第一銀行董事長蔡慶年下達推升全行淨手續費收入獲利比重至16%、甚至20%的目標;臺灣企銀董事長廖燦昌則盼望,今年財富管理預算目標可較2012年成長38%。 相關金融業主管指出,老行庫調整收益結構,一方面對企業金融更精挑細選,一方面強化個人金融業務,除了是想分散風險,另一重要原則是因應法規。 相關銀行主管分析,法規日趨嚴格,例如第一類正常授信提存要從過去的0.5%,逐步提高到1%,所以現在放款更要斤斤計較,加上近幾年來強化收益,且重視產業前景,低利的政府相關放款、大企業放款或產業前景不明,銀行都寧願少放款,因此比重逐漸降低,崛起的反而是中小企業放款。 至於個人金融,受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上限30%的限制,加上央行不斷示警,讓行庫對不動產放款也很小心,在此背景下,為分散風險,手續費收入勢必更形重要,且提高手續費收入變成不少行庫主要獲利來源,也被愈來愈多行庫列為業務發展重點。 像是蔡慶年就在內部指示,總行可以規劃,將所有產品濃縮在「產品清單」中,方便分行未來能更容易掌握,還有哪些利基業務的產品是具滲透機會的,希望在利基業務帶動下,能推升淨手續費收入。 臺企銀業務則是以兩大主軸為方向,一是聚焦理財商品,選出績效佳且具成長性的精選基金、投資型保險商品及居家綜合險商品銷售,拓展財富管理業務及提升手續費收入比重,改善營收結構。 另一個主軸是調節新台幣定期性存款結構,分散資金來源,並提高活存比率,降低資金成本,設定新台幣存款五五目標,達成今年度活期性存款餘額達5,000億元、活存比率提升至50%的目標。 華南銀行董事長林明成將今年定位為「加強風險管理能力,調整獲利結構,提升利差的行動年」,強調手續費淨收益占淨收益比率愈高,對於銀行的獲利結構愈有幫助,今年也希望進一步提高手續費淨收益占率。 彰化銀行總經理唐楚烈說,彰銀要改變以利息收入為主要業務的傳統型態,增加利息以外的收入,尤其財富管理業務及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的手續費收入,今年也會積極掌握並推展人民幣的業務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