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覓知音 貓頭鷹女巧手創藝

熱鬧的創意市集,王惠娟一個人在攤子後安安靜靜地縫著貓頭鷹,有顧客問髮夾和吊飾多少錢?她指著攤前小看板,上面寫著自己是聽障者,可以用筆談。她的世界聽不到聲音,多年來從旅行攝影到做手創工藝,走過辛苦崎嶇路,終於找到和知音共鳴的人生。

中國時報【盧金足╱台中報導】 熱鬧的創意市集,王惠娟一個人在攤子後安安靜靜地縫著貓頭鷹,有顧客問髮夾和吊飾多少錢?她指著攤前小看板,上面寫著自己是聽障者,可以用筆談。她的世界聽不到聲音,多年來從旅行攝影到做手創工藝,走過辛苦崎嶇路,終於找到和知音共鳴的人生。 「鈕釦也會說話,可以表達出喜怒哀樂,可以復古也可以搖滾!」王惠娟的作品「貓頭鷹」,最大焦點就是圓滾滾的黑眼睛,利用不同款式的鈕釦當眼睛,延伸改造為耳針和戒子、釦釦髮飾。 做手創工藝有如游牧民族的擺攤過程,王惠娟每周都要奔波在台北淡海、台中創意市集,還遠征嘉義等地,常常遇到感動,也有讓她心靈小受傷的故事。她比畫表達「身為手作創意人,無法像工廠大量生產輕鬆快速賺錢」。 但她用腦力、耐心和體力做的飾品獲肯定,「我的顧客也是我的貴人」。兩年前,第一次跑創意市集是在台中舊酒廠,印象很深的是高中小男生向她買貓頭鷹吊飾,現在已是大學生,念的也是藝術設計科系,是一位很棒的粉絲。 王惠娟大學讀視覺傳達設計組,但畢業找工作因聽力問題,飽嘗人間冷暖。她告訴自己,錢關難過,但志氣不能倒下去。投入手創工藝後,來自生活的創意和靈感成為一個個作品,「時間對我來說永遠不夠用」。 王惠娟念幼稚園時因發高燒,醫生用藥過量破壞聽覺神經,診斷後為後天性聽障,與有聲世界絕緣,無法像常人說話,要靠唇型判斷或筆談溝通。 勇敢的聽障女孩繼續在各個創意市集的「擺攤人生」,她歡迎民眾拿起攤位上的紙筆與她交流,感受她樂觀、成熟又不失可愛的創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