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東海岸 耳聽土地悲歌

腳踏東海岸 耳聽土地悲歌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台灣的東海岸,從東南到東北角,碰到的問題都一樣,政府、財團圈地,用BOT陷阱,讓人民處在恐懼中,我們將這些訊息帶到台北,希望喚起全國朋友,共同守護台灣僅剩的美麗天堂!」「不要告別東海岸」行腳團成員那布激動說出17天徒步東海岸的感受。 為抗議台東美麗灣渡假村的BOT開發案,近20名由自由工作者、音樂人、原住民、外國人組成的「不要告別東海岸」行腳團,推著載滿原鄉部落信物的手推車,步行17天,從台東走到台北,行程超過265公里,歷經日曬雨淋,走到雙腳疼痛、腳底磨破皮、長水泡,仍堅持走完旅程。 ▲「不要告別東海岸」行腳團21日在凱道升起狼煙,10多名青年扛著「還我傳統領域」竹筏繞行凱達格蘭大道,象徵將各部落遭遇到的土地困境訊息傳遞出去,讓全國人民知道,他們不要告別東海岸。(圖文/楊萬雲) 來自台東都蘭,51歲的Laway全程打赤腳,以貼近土地的方式行走,他坦言:「每當石頭刺到我的腳,我就痛一下。」腳趾纏著繃帶的Laway,每天比其他人更早起床,為雙腳敷藥、包紮,憑著意志力、對祖靈的信念,撐到最後一刻。沿途相遇的部落耆老將土地遭到政府和財團霸佔的消息,連同信物,一起託付給他,希望他傳遞出去。 跟著Laway徒步的是一只繫著鈴鐺的手杖,手杖每敲一下,提醒自己別偷懶,繼續往前進。他說,這串鈴鐺來自於靜浦部落的耆老,已傳承8代,這串鈴鐺的意涵是傳遞訊息,彙整族人想法、痛苦,藉由鈴聲散佈,讓更多人明白。 ▲來自台東都蘭的Laway帶著一只已傳承八代,繫有鈴鐺的手杖,步行17天到台北,希望能把部落的聲音散布出去。(圖文/楊萬雲) 行腳團旅程的最後一天(20日)下午3點半,在2千名民眾陪伴下,總算完成最後4.2公里路,抵達凱達格蘭大道,行經美麗灣關係企業的美麗信花園酒店時,那布帶領群眾高舉芒草,向上天控訴,期望終止美麗灣開發案。21日早上,忍受著低溫,行腳團前往總統府,在「吼海洋」歌聲中升起狼煙,10多名青年扛著「還我傳統領域」竹筏繞行凱達格蘭大道,象徵將東部各部落遭遇的土地困境訊息傳遞出去,讓全國人民、以及總統府具有決策能力的官員知道,他們不要告別東海岸。 行腳團成員來自四面八方,不分原漢,是跨世代的組合,年齡分佈從19歲到60多歲,還有兩名來自美國、澳洲的外國人Brain、Michael。超過265公里的旅程,沿途經過刺桐、都蘭、比西里岸、靜浦部落,見證美麗灣、都蘭鼻、三仙台等開發案的影響。 不當開發 影響人類也影響環境 行腳團隊長,來自台東的饒愛琴語重心長地說,17天的旅程,「如同一場土地悲歌之旅」,聽到眾多當地人訴說不公的土地故事。有位70多歲的阿嬤,陪著行腳團從港口部落走到豐濱國中,沿途介紹當地生活,原先種水稻、採海菜的地方,現在變成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露營區,她很無奈。 人類不當的作為,不單人類受害,大自然默默承受一切衝擊。饒愛琴回憶,她走到港口部落,看到太平洋激起的陣陣浪花,旁邊一塊石碑上寫著:「人定勝天」,她不滿人類總以為自己可以贏得最後勝利,不斷發明新東西,希望獲得更多,永遠不滿足,「就像財團賺得永遠都不夠!」 回想200多公里的旅程,22歲的林先生感嘆:「種種工程、大量水泥正在改變東海岸。」他提到比西里岸部落,其名原意是放羊的地方,多年前,由於政府不當工程,投入大量消波塊,使得比西里岸的沙灘逐漸消失。部落耆老談到,小學時僅須走5分鐘便可抵達沙灘,族人與自然共生,現在因為水泥工程,族人必須繞一大圈才能到沙灘,無法親近海洋,破壞仰賴採集海洋資源維生,自給自足的生活。 旅途中,哪一段最艱辛?36歲瑞玉毫不猶豫地指出,倒數第三天,開始進入吵雜、空氣不好、充滿開發的台北市,承受強烈壓迫感,很不舒服,此時心中浮現期望旅程盡快結束的念頭;就連第三天,行腳團遭到狂風暴雨的侵襲,也比不上都市的煩悶,越往北走,心情越沉重。瑞玉說,沿途看到許多地方面臨開發壓力,政府和財團任意圈地,像是走到宜蘭一處私人飯店,嘗試想進入沙灘,服務人員以私人土地為由拒絕他們,顯見海灘私有化的結果,拉高人們親近大自然的門檻。瑞玉坦言,她抱著非常難過的心情走完這趟旅程,除了美麗灣,東部仍存在其他開發案,據她所知,美麗灣是開發面積最小的,她非常憂心東海岸的美景即將消失。 ▲「不要告別東海岸」行腳團20日抵達台北東區,約有上千名民眾加入遊行,響應守護東海岸決心。(圖文/許純鳳) 來自澳洲,住在台灣10年的Michael大力稱讚東海岸是非常漂亮的地方,不應由美麗灣獨占,他最喜歡台灣人經營的小生意,富有濃厚人情味、在地特色,倘若依此方向發展,可以吸引更多觀光人潮。這趟旅程中,Michael感受到原住民的熱情,不論客人來自何方,都很熱切款待,行經某個部落時,族人舉辦簡單的儀式,幫助他們去除霉運。一路上,Michael背著港口部落託付給行腳團,用黃籐編織而成的籐環,他表示,籐環代表原住民團結在一起的力量,他抱持謙卑的心,背著籐環,向終點邁進。被問到旅途是否很艱辛時,Michael微笑著說:「有時候,愛是辛苦的。」他正是因為愛台灣,才會走這一趟路。 拒絕單一想像 開發方向應共同規劃 行腳團成員,刺桐部落族人林淑玲指出,外界常認為原鄉部落很貧窮,需要更多經濟發展,然而在17天的徒步行動中,她看到的部落樣貌,「不是貧窮,而是快樂」,知足的族人們在自己的土地認真生活,採集自然資源維生,那一幕,真的很讓她感動。部落耆老們都是值得學習的對象,雖然有些部落很早面臨土地開發的議題,不過他們沒有喪志,一邊抗爭,一邊默默守候土地,給予她很大的鼓舞。 不可否認,東部人存在對經濟發展的渴望,林淑玲語重心長地說:「不是說不要發展,而是倘若只靠單一想像,例如憑藉著蓋飯店取得經濟利益,卻可能剝奪當地人的生存空間。」她認為,土地利用不能仰賴財團主導,而是由下而上共同規劃。 ▲行腳團與聲援民眾21日在凱道升起狼煙,呼籲政府重視「不要告別東海岸」行動的訴求。(圖文/楊萬雲) 「不要告別東海岸」行腳團由反反反行動聯盟發起,抗議台東美麗灣渡假村不當的BOT開發案,環團曾經提起環評無效行政訴訟,雖然獲得勝訴,去年底台東縣政府執意再次召開環評會議,結果「有條件通過」,憂慮東海岸的其他開發案比照辦理,反反反行動聯盟決定徒步從台東走到台北,期望凝聚人民力量守護東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