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專利戰升級 以質代量

工商時報【記者康彰榮╱香港報導】 因應全球日益激烈的專利戰,全球電信設備業巨頭華為正調整其智慧財產(IP)策略,以重質不重量、且注重競爭對手的需求進行專利申請。華為美國公司知識產權策略總監張濤指出,除了加強研發投資,並有針對性的取得專利權。 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發局共同舉辦的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昨(5)日在香港開幕,共有全球25個國家超過1,600名智財界專業人士參加。會中並舉行「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啟動儀式,該平台集合了近2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2萬項可供交易的知識產權資料。 針對專利戰現況,張濤會中引用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PWC)數據指出,近10年的全球10大專利訴訟案,賠償總金額就超過90億美元,巨額賠償金對侵權企業的經營影響甚大。其中包括2007年微軟侵權朗訊MP3技術,賠償逾15億美元;2012年三星侵犯蘋果智慧手機軟體專利,賠償約10億美元等。 對於越來越激烈的專利保護,張濤指出,華為目前的智財權戰略有三:首先,將智財權視為公司核心競爭力,每年提撥超過10%的公司獲利用於研發和創新,以確保能參與市場的競爭。 其次,積極對國際標準組織提出技術貢獻,透過國際標準將創新成果與業界分享;第三,是遵守國際智財權規則,尊重彼此的智慧財產,同時根據國際標準解決智財權爭端。 對於專利的申請,張濤指出,華為的專利申請量在大陸企業中一直位居第三、第四名,但近年已逐漸跳脫過去以量取勝的階段,更加注重專利的品質。 例如,華為在全球的新增專利申請量在2009年達到1,827件高峰後,去年減至1,803件。但在專利戰激烈的美國,華為的專利授權量持續成長,去年達644件歷史新高,年成長53.7%,就可看出華為在智財策略上以質取代量的調整。 張濤指出,華為將持續加大投入研發,還將有針對性的取得專利授權,不管是採取內部本身提出專利授權,或是對外收購專利的手段,以確保公司智財策略的成功,維持公司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