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14年不漲 保費漲到買不起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新聞分析】 實質薪資14年未漲,但壽險保費同期卻大漲1.6倍,再加上通膨效應,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就算要買基本壽險保障,一年可能就要花2~3個月薪水,若再加上替小孩投保、替自己存退休金,「壽險保障」未來可能是個「奢侈品」。 壽險估算,25歲的年輕人就算投保每年續約的定期壽險,保額500萬元,一年保費6,000元左右,再加上日額3,000元的醫療險(住得起雙人病房及彌補請假的收入),及日額2,000元的癌症險,每年保費就要5.8萬元。 若要投保終身壽險、返還保費險種,預算更是每年數萬元不等,替2~3歲小孩存教育金,買張還本增額終身,一個月要準備2、3萬元,一年20~30萬元保費跑不掉,這些恐怕已超過一般白領可負擔的範圍。 民國89年時,新台幣保單責任準備金預定利率6.25%,明年新台幣保單責準利率最高2.25%,等於保費漲了1.6倍,這期間實質薪水沒有漲,物價卻上漲了,當年買50萬元保額,現在可能勉強夠支付喪葬費用,別談什麼遺愛家庭。 保險局要求穩健監理,擔心壽險公司出現更大的利差損,拖累公司經營,出發點善意也正確,但對民眾來說,在此經濟環境下,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讓明年保費漲3~7成,卻是「有感」且十足「痛感」的政策。 在保費變高情形下,金管會提高國人平均壽險保障、協助規畫退休生活、因應老年化社會的政策目標,在現在的資本市場看起來似乎好像也愈來愈不可能實現。 說到底,保險監理不應該是由全民買單、用高保費來健全壽險公司體質,主管機關應該有更多的智慧及行政監理技巧,給業者生路,也讓民眾有機會買到物美價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