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趕不上變化!台太陽能電池廠大洗三溫暖 Q3醞釀減產保價

太陽能業者7月營收將陸續出爐,面對今年第三季市場的快速再反轉,且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正熾,產品議價空間增加與主要消費市場歐元區的補貼政策緊縮等三變數共伴,業者除有「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變化抵不上客戶一通電話」還要永遠比市場快好幾步的覺悟,面對山雨欲來的第三季更提高警覺,業者醞釀減產保價或調降稼動率。

近期太陽能電池業者率先感受到這一個月來,市場氣氛洗三溫暖般的兩次轉變。

6月底將進入7月時,業者仍對於第三季的傳統旺季抱持一定的「謹慎樂觀」;然而,到了8月初,業者的態度已轉變為「比較辛苦」、「謹慎但不悲觀」。

儘管Solarbuzz等主要研究機構數據支撐「在供需顯著失衡超過18個月後,庫存去化已告一段落」。但是在迎來真正夏天以前,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伴隨圍繞歐元區形勢的各種臆測,無疑賞了市場一記重拳。

太陽能導電漿大廠碩禾 (3691-TW) 董事長陳繼仁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最近觀察到來自歐洲方面的訂單與拉貨速度放緩,顯示著市場的觀望氣氛逐漸升高,並有客戶預期跌價的心理揮之不去。

但他也指出,觀察產業發展模式,DRAM用量隨著消費性電子(CE)產品輕薄微型化而降低,但就太陽能而言裝機量大幅提高需要數量更多的電池,或者高效率或者降成本,但太陽能產業絕對不會DRAM化!

只是跌價預期心理正嚴重的干擾著交易市場的資金流動速度:客戶下單的速度變慢。而且此刻,可以看到主要消費市場的政府政策仍是偏向撙節支出、降低財政赤字。

更不妙的是,當各國經濟成長表現放緩或萎縮的時候,國際貿易再度掀起一波保護主義的復古風潮。(接下頁)

德國企業SolarWorld AG等業者組成的聯盟持續遊說發起保護歐盟製造商的關稅懲罰,但過去美國在1930年展開的關稅壁壘政策不良結果仍在眼前:當時政策通過後,各國也展開報復性關稅措施;在各國互相攻擊而樂此不疲的情況下,美國進口出口額度出現同時雙雙腰斬,同時,引發對世界貿易體系產生影響的大蕭條。

雖然此時已非1930年,也非2008年,但2012年的總體市場氣氛仍是如此復古。

在外部大問題都仍待解決的情況下,第三季確實充滿變數,並再度呼應中美晶(5483-TW) 董事長盧明光提及的「寒冬剛過」說法。

幸好,第三季仍然存在一絲希望,7月市場的實際需求下滑不意味著重演去年的慘劇,而是觀望致使需求遞延。

Solarbuzz數據資料顯示,美國2012年全年需求的60%將集中在下半年,日本以外的亞太在下半年有2.2GW以上的安裝項目,而日本在下半年的需求超過1.1GW。

昇陽科(3561-TW)等台灣太陽能電池業者也表示,「再辛苦也從沒有放棄8月的想法與理由」。

且台灣太陽能電池已體悟到「雙反」的短多效應非企業長遠經營之道。茂迪(6244-TW)儀器事業部總經理洪錦輝直言,業者尋求新的競爭策略,才是長期發展之道。

而更積極的業者已開始積極提高日本與中國市場的市占率,而非僅透過接「別人的」轉單,取得微薄的加工費用。

但面對今年山雨欲來的第三季,業者分別提高警覺,畢竟,去年名列全球前十大供應商的台灣電池業者曾遭遇認列存貨跌價損失的「經驗」,除有選擇性接單策略外,面對需求低迷的市場已有業者持續調整稼動率,正醞釀減產保價因應下一波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