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造字計畫 再現鑄字記憶

誠實造字計畫 再現鑄字記憶

【記者劉仲書台北報導】即將於3月邁入25週年的誠品書店,進行「誠實造字」計畫,將9位藝術家與誠品創辦人父親所創作的「誠」字,交由日星鑄字行鑄成10款紀念鉛章。「誠」是誠品書店誕生的基石,源於創辦人吳清友之父吳寅卯的訓勉:「財物有時而盡,唯誠字終生受用不盡。」誠品書店經理林萱穎表示,希望25週年不僅對誠品有意義,也要對台灣社會有意義,做一份有傳承價值的禮物送給讀者。 (圖說)在鉛字活版印刷盛行的年代,日星鑄字行供需量最大的鉛字是公文或考卷上常見的「年」、「月」、「日」、「的」,但自從開放民眾自行選購鉛字後,「愛」成了鑄字行賣出最多的字,對此老闆張介冠感性地表示:也許是因為人們有很多的愛想說出來。(圖文/楊子磊) 日星行鑄字老闆張介冠說,每個鉛章耗費的功夫都不一樣,例如董陽孜的書法字破鋒很多,要很仔細去修,人的頭髮是0.12公釐,但銅模的雕刻刀要細到0.03以下才行。他說,漢字以美感來看,從漢朝以後已經定型,一兩千年下來沒什麼改變,原因在於字體的穩定性已達到極致,漢字是表意字,深入去看很值得玩味,每個字都很可愛。 台灣在民國60年左右有20多家鑄字行,日星鑄字行58年創業,原本想開印刷廠,因印刷機的供應廠商沒有按時交貨,就用非常簡陋的鑄字設備開始營運,印刷機運來時,鉛字販賣已經穩定經營,為了讓客戶持續用鉛字印刷,就轉為營運鑄字行。張介冠從小就喜歡看章回小說,父親創業之前與朋友一起經營印刷廠,有一段時間印刷武俠小說,他們可以搶先看到第一手的文章,他說:「古龍、金庸都有,那時撿字工廠的老師傅們都搶著先撿,然後一人一段地看。」 「我希望日星以後可以變成台灣的公共財。」張介冠說,為了讓產業永續,最近他開始與設計師、藝術家合作,讓這個傳統產業走出新生命。他說,在民國8、90年左右,曾經一個月營業額不到2千元,很難經營下去,但為了對客戶「鉛字印刷廠還存在一家就不關」的承諾,想到這是父親畢生的心血,才努力堅持下來。 張介冠的兒子張建暉說,自己原本在上海寫軟體,大學讀建築設計,現在回來一起思考如何讓日星走出新價值。他說,父親以前在軍中做「班長的班長」,從小就不敢跟父親講話,而小時候對鑄字行的記憶是到處都是人,過去員工有4、50位,場地相當擁擠,他把這裡當成遊樂場玩。 自3月1日至3月31日,全台5間誠品生活門市將舉辦多媒體裝置展,內容有造字者的設計理念,解構、重組「誠」字的動畫,展示各款鉛章,希望透過「誠」字分享精神。 ▲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將鉛字活版印刷視為公共財致力傳承,他操作的這臺鑄字機是聯合報於民國75年除役後由日星鑄字行購入,現在老機器的零組件皆已停產,一旦發生損壞,必須直接找車床師傅複製相同零件。(圖文/楊子磊) ▲鉛字活版印刷的工藝,是由雕刻師傅依書法字形將文字刻成銅製的「字種」,再將「字種」放入鑄字機灌鑄鉛字。(圖文/楊子磊) ▲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表示,鉛字活版印刷的字體色彩濃度較高,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下辨識度優於現代普遍的電腦印刷,且字體含有書法美感,極具文化價值。(圖/翻攝自嚴韻詩集《日重光行》 文/楊子磊)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