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稿:廢核校園,師生起走!

■ 黃文欣 當廢核議題在台灣如火如荼延燒時,老師在教室能做些什麼? 當政府與台電的說詞,令人不可思議,引領孩子辨別事件的真偽重不重要? 當全世界都已在減核、廢核的聲浪,為什麼台灣還要公投核能問題呢? 讓福島的真相呈現在孩子眼前;讓簡單的數據說出核災的可怕;掀起孩子對公共議題的關注,對生命守護的思辨,教師責任,捨我其誰? 深耕廢核教育 8月23日,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會館舉辦了一場「廢核校園,起走」的種子教師研習活動,期盼透過廢核公民運動與教育活動結合,讓更多老師有效引導孩子認識核電問題,也對我們的家園、自身的未來,化認知為行動,一起發聲、一起守護,這是多麼重要的公民運動啊! 309之後,「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由數百個民間團體組成,進行全台大規模公民串連,凝聚大家廢核決心,一起打造台灣安全的未來!此刻,教師組織也培訓了反核種子教師,集結有共同教育理念的夥伴,從教育深耕出發,開發各階段的反核教案及各類文宣、影片等素材,讓孩子對廢核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也歡迎老師們隨時加入廢核行動聯盟的行列。 核廢料的家在哪裡? 核電問題很複雜很難了解嗎?其實不會。從幾個關鍵點切入,老師很容易就可以在教室進行教學活動。今年3月遊行前,我就進行了一次核能議題的小四教學。 首先,在教室做一點情境布置,貼一面反核旗和幾張貼紙在黑板的正中央,也放《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和《被遺忘的動物們》這2本書在桌面上。課程還沒開始,隔壁班的就已好奇的趴在窗口指著旗子大聲說:「我看過那種旗子呢?好酷喔!不知道你們班等一下要做什麼?」上課了,解釋完這些「教具」就已夠暖身了,接著,我問孩子:「用過的高階核廢料,你們認為放哪裡比較安全?」從放置地點的討論,他們就能擴散出對核電種種疑慮。 記得孩子當時問我:核廢料丟到海裡、藏到泥土裡、放在桶子裡,難道就安全嗎?放在蘭嶼的那些桶子,難道不會對蘭嶼人造成生命威脅嗎?我們愈討論愈深入,大家提出自己知道的資訊,我負責營造一種安全、尊重的對話空間,隨時提點,讓討論不失焦,教學活動就在多元思辨中圓滿達成了。最後我們在反核旗前拍了一張照片,也有人拿反核貼紙貼在胸口、手上。廢核教學並沒有想像中困難,重點在老師對公民力量的自覺及教育的想像。 成為廢核條ㄚ咖 研習當天,聽完地球公民執行長李根政徵求「10萬廢核條ㄚ咖」,就覺得熱血沸騰。懸掛反核旗,專櫃放置文宣,一個小小空間卻可以營造出一種溫馨、平和、堅定的社會公民力量,使得我很想趕快去商家試試看。接著又聽港和國小育豪老師的精采教學分享,他用說故事、看影片、排人形、分組討論、寫明信片等多元方式進行反核教學,一點一滴,耐心有條理地進行教學,真讓人覺得教育的力量是無限寬廣。課本以外的東西,到底重不重要?如何教育孩子對媒體有判讀能力?這都需要老師的專業。教師如何在課堂,引導孩子反思社會議題,進行多元討論,就顯得重要而可貴了。唯有老師能積極了解公共議題的重要性,才能將孩子也培養成一個會關心周遭社會的「公共人」。 廢核才是校園王道 如果老師是第一次進行廢核教學,建議從自己最熟悉的點切入,可以是:發展核電安全嗎?或是核廢料的最終處置該如何?或是台灣能承受得起核災嗎?在「全國廢核行動平台」都有許多詳盡的資料可參考。當大家一起串連熱忱與專業,推動廢核校園,給孩子們一個安心的未來時,那才是台灣的永續王道。 (高市國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