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吃帶買 百貨業遇勁敵

中國時報【江佩君╱特稿】 國內百貨密集度高,光是台北一條捷運板南線上,就有超過廿家百貨賣場,競爭激烈、你爭我奪下,出現同質性高的品牌,大同小異的購物環境,打折促銷手法也雷同。結果,今年百貨業整體業績表現吃力,連百貨店王太平洋SOGO周年慶都未能達成預期目標。靠周年慶拼業績不靈光,除了受景氣寒冬影響外,在購物多樣性的社會,也是傳統百貨面臨時代考驗、思考轉型的挑戰。 百貨業與民生習習相關,隨著經濟成長速度趨緩、GDP保一、薪資水準停滯、股市波動等因素,皆導致消費者信心下滑,以奢侈品、非民生必需品為主的百貨業更是首當其衝。 消費者更會盤算,周年慶就比那一家端出的牛肉多,就往那一家消費。 以往百貨基本盤最穩的主顧客也不免鬆動,加上捷運沿線好幾家百貨可選,哪裡有好康就往哪裡去。百貨業者觀察,今年周年慶游離客明顯增加,也是各大百貨周年慶加碼促銷最兇的一年,否則根本玩不下去。 傳統百貨重視坪效、業種區別不大,購物多為目的型購買、買完就走,少做停留。但反觀今年,包括台北一○一、京站時尚廣場、環球購物中心、台茂等購物中心,業績成長力道大於百貨,這些購物中心均提供了購物以外的娛樂休閒餐飲功能,有更強的聚客力。百貨業者分析,這代表購物多樣性的時代來臨,消費者需被滿足的面向更廣。 新興的百貨包括遠百Big系列的台中大遠百、板橋大遠百皆強化餐飲娛樂比例,SOGO的新竹巨城更是購物中心加百貨的模式。在不景氣中,消費者更重視休閒放鬆,此時能一站滿足購物、休閒、娛樂功能的購物中心特別吃香。傳統百貨更要思考的是,如何創造區隔與購物樂趣,增加民眾連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