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猖獗 保育烏龜存活率僅4成

走私猖獗 保育烏龜存活率僅4成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中國大陸盛行食龜,助長近年台灣保育類物種食蛇龜和柴棺龜的大量走私。據海巡署、地方機關的查緝資料顯示,從2006年至今已有9,386隻龜遭查獲,其中今年8、9月破獲的5,065隻食蛇龜和柴棺龜,目前正收容於中興大學裡,1坪就得擠35隻烏龜的收容中心,使得因走私遭受不當對待的保育烏龜難以存活。 負責收容保育烏龜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關懷生命協會以及立委田秋堇、陳學聖3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各界不要再盜獵、走私,成為使食蛇龜和柴棺龜滅絕的殺手。 只能在陸上活動的食蛇龜,背甲最長可達17、18公分,眼睛後方有條黃色縱帶的牠,並非如傳言可以吃蛇,牠的食物多半是森林中腐爛的動物屍體,另一種屬於半水棲性的柴棺龜,因為喜愛棲息於田間而有「米龜」稱號。兩種烏龜都因為繁衍後代的速度緩慢被列為保育類動物。不過隨著中國食龜飲食文化的加劇,將烏龜出口到大陸1隻最高可喊到6千元左右,高利潤使得走私保育烏龜的狀況越趨嚴重。 空間不足 存活機率又更低 吳聲海指出,遭受走私、包裝、運送的烏龜因為長時間處於不當照護的狀況下,有時收容中心會收到已經2、3個月沒有進食的烏龜,鼻、胃等器官已萎縮,必須仰賴鼻胃管輔助,維持烏龜的生命,爭取存活機會。他指出,中興大學收容空間目前僅130坪,以2013年新進的5千多隻烏龜來說,存活率只有4成,收容中心平均1坪就得擠35隻烏龜,對照野外食蛇龜1公頃約有20隻,「空間不足的問題,使得保育烏龜存活下來的比率更低。」 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0條條文顯示,走私保育類動物者最高可處5年有期徒刑以及100萬元罰金。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表示,近年地方法院竟出現了「騷擾」保育類動物的判例,刑度最多不超過1年,他認為,司法院必須正視保育烏龜的走私已是近年的新興犯罪趨勢,透過加重裁罰,從源頭遏止走私的可能。 不顧龜命 人類也難逃滅絕 此外,由於許多個案是在漁港、海關準備走私時遭到查獲,法院頂多只能以未遂犯入罪,導致刑度較輕,目前立委田秋堇已提出修正法案,將未遂犯納入第40條裁罰中。她強調,食蛇龜和柴棺龜若滅絕,必會衝擊生態網的完整性,生物多樣性的損害最終將使得人類走向滅絕一途。 面對中興大學收容所過於擁擠的問題,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承諾將於年底前紓解,預計中興大學會再增設1500坪收容中心,也會尋找林務局管轄、適合烏龜生存的林班地野放。 林國彰表示,過去曾發生過野放後又被抓走的案例,林務局正在研擬野放後,後續的管理機制。 (圖說) 立法委員陳學聖與田秋堇(左)、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右)3日上午會同長期研究食蛇龜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中),召開記者會公布國內保育類物種食蛇龜與柴棺龜遭到非法獵捕、走私的現況,加上裁罰過輕和後續收容資源不足導致的物種浩劫。(圖文/楊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