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期保單 可望成新寵

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今年7月開始,國內不少保單費用喊漲,壽險業者預估,受到責任準備金調降、新生命表啟用與投資環境不佳等因素影響,能帶來長期、穩定收入的長年期保單,將會在市場出頭天。 至於理財型商品雖仍有市場需求,但可能會漸退燒;外幣保單則可望持續受青睞。 這次保費漲價的原因,責任準備金調降部份,除10年期以上新台幣保單不變,其餘保單分別調降2~3碼;美元10年期以下保單調降3碼、10年以上調降2碼;歐元保單則只有6年期以下調降2碼;澳幣保單由於市場起伏不大,沒有調整。 保發中心解釋,責任準備金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險公司未來在保戶發生風險時的清償能力,業者收取保費後,必須依照納預定利率、經驗生命表等因素的責任準備金計算公式,提列部分保費。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預定利率調降時,準備金未來的增幅會減少,因此初期就必須提列較多的準備金,才能應付未來的保險金支出,間接增加保單成本,促使保險公司調漲保費。 針對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對未來市場發展,壽險業者指出,外幣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仍高於新台幣保單約4碼,加上去年底開放傳統外幣保單不列入海外投資限額,因此外幣保單仍是未來的銷售重點。 由於國人平均餘命延長、生存率提升,能帶來長期、穩定收入的長年期保單,也預期將成為市場新寵兒,壽險業者指出,對擅長規劃長年期保障型商品的傳統業務員而言,可望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