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看狀態判定 研議標準化

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國內各家保險公司對長期看護判定不一,導致常會發生消費爭議,為避免這樣的情況,保發中心認為,目前應比照定義7項重大疾病的做法,請壽險公會研擬符合長期看護狀態定義和判定方式。 受到高齡化、少子化雙重影響,國內長照需求愈來愈明顯,但根據統計,國內長期看護保險的有效契約件數,僅約40萬件,保費收入也只有90億元左右,占所有健康險商品比重不到1%,顯示投保情形不甚踴躍。 保發中心指出,國內長期看護保險面臨多項問題,其中除了民眾較無感覺迫切性需求,以及保費昂貴,各家保險公司對長期看護的定義不一,也讓商品難以推廣導。 現在市場上有銷售長期看護保險的公司,包括台灣人壽、保誠人壽、國泰人壽、中國人壽、新光人壽、富邦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等。 據悉,長期看護保險是針對被保險人因疾病或意外傷害,經專科醫生診斷,符合生理或心理功能障礙的情形,且持續超過規定的免責期間,保險公司就會提供一次或分期給付的看護費用。 保發中心表示,在「符合生理或心理功能障礙」的要件上,國內各家保險公司定義不同,連帶導致理賠認定不一,產生保險糾紛後,讓民眾對這類商品更加不信任。 為解決相關消費爭議的狀況,保發中心規劃讓長期看護狀態的定義和判定,和重大疾病一樣,訂定標準化,至於方式與細部規範,已請壽險公會研擬。 另外,因為缺乏長期看護的實際經驗發生率,使得保險公司定價不易,保費過於昂貴,自然也跟著影響消費者投保意願。 目前保發中心已準備開始建置長期看護保險業務的承保與理賠資料庫,以利發展經驗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