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力決勝負 背死書難高分

今年指考社會組科目,決勝負的難題,幾乎都在考驗「閱讀力」。不僅國文重文本、歷史重史料,連數乙都出現長篇資料判讀,平時讀「死書」的學生,很難拿到高分。 一○二學年度指考進入第三天,登場的都是社會組科目,歷史科出現大量史料題,文字量大增,考驗學生耐心讀題、仔細判斷分析,而不只是純粹記憶。 例如單選第廿六題,考題提供太平天國起事時期,江蘇巡撫、太平軍東王楊秀清、英國駐華公使文翰三方的通信文本,請考生排列三封書信的先後順序。這已不是拿史料當「幌子」,實則只需靠課本知識判斷的題目,考生必須一一詳讀。而且更讓人痛苦的是,三封信都是文言文。 西松高中歷史老師吳芳芳表示,以往大家都覺得歷史就是靠「背」,的確記憶力依然重要。把課本讀熟,仍能拿到「基本題」的分數,但想得高分,就得靠「閱讀力」。 吳芳芳認為,培養閱讀力別無它法,只能多看多讀,且涉獵範圍必須跳脫教科書。她建議從課本上附的史料開始,不要覺得不重要、不會考。教師上課時開的書單、補充資料,也可以深入閱讀。 吳芳芳認為,多看歷史課外書,不僅能在歷史拿高分,對國文科也大有助益,畢竟「文史不分家」。 中正高中歷史老師許孝誠指出,以往歷史是以教科書的知識為主,九五課綱發布以後,逐漸有了轉變,著重訓練學生判讀文本的能力。每一個文本都可能包含陳述事實、解釋歷史的部分,觀點不一定和課本一致。 許孝誠建議,看完文本後,要多咀嚼思考,將相關知識融會貫通,例如時間順序、地理位置等,都要在腦中有清晰的輪廓,而不只是片段零碎的知識。 今年指考國文科,也出現大量閱讀測驗題,補教老師羅及分析,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國中教育會考、特色招生考試,題目都越來越重視閱讀,身為台灣大型升學考試中難度最高的指考,自然不能例外。 羅及認為,現代資訊取得容易,透過考試引導教學,讓學校著重閱讀能力的培養,方向是正確的。不過他也建議大考中心,全國學生都必讀的「四○篇選文」,應該多出幾題,讓學生有所依循,也方便高中老師教學。 別以為只有國文、歷史重閱讀力,社會組的「數乙」科,近年也有考閱讀的趨勢。北一女中數學教師吳銘祥指出,今年有一則考題,題目就佔了整整一張A4,不僅文字敘述長,還附上兩張圖表需一併參考。 吳銘祥認為,這類考題以後指考可能會經常出現,考驗的是閱讀判斷能力,跟文組學生所需的技能息息相關,未來不論是念商科,或是往社會科學領域鑽研,都需具備閱讀文本、判讀資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