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太陽能廠減產

工商時報【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全球太陽能電池龍頭廠無錫尚德宣布減產25%,身為全球多晶矽霸主的保利協鑫也趁著「十一長假」一口氣放員工15天長假,等於變相減產。在兩大龍頭同步減產效應下,可望扭轉太陽能產業長期「供過於求」局面,帶動價格回溫。喜迎美國、歐盟「雙反」轉單潮的台系太陽能業者,可望成為最大受惠者。 相較於近日台股加權指數創4月中旬以來新高、站上各式均線,太陽能族群近期的股價表現確實相對弱勢,大多只反彈到季線,少數如昱晶、新日光才碰到半年線,反映的是財報不佳。 不過,分析師指出,歐盟啟動的「反傾銷」涵蓋從矽晶圓、電池片到模組,加上歐洲市場佔全球6~7成,殺傷力遠遠超過美國的「雙反」,台廠在全球太陽能製造端的地位僅次於陸廠,因此將成為最大受惠者,若政府能適時伸出援手,提供產業最重要的「融資管道」,則可準備迎接重要的營運轉折點。 長期以來,不論太陽能產業景氣如何循環起伏,一貫推動「強力擴充產能」政策的大陸業者終於停下來了!受到歐債與各國不景氣衝擊、產業本身「供過於求」局面激化,加上美國和歐盟相繼舉起「雙反」制裁大旗,迫使陸廠相繼進行減產,甚至籲業界不要再殺價競爭,並且來台尋求合作伙伴。台系太陽能廠久盼的春天,可望逐步降臨。 無錫尚德日前宣佈將關閉部分產能,削減幅度高達25%。該公司近期可說「衰運纏身」,不過在宣布減產後,17日於美股以大漲6.5%做收,反映出市場樂見太陽能產業逐步恢復產業秩序。 至於來台舉行新產品發表會的江西賽維總裁佟興雪,則大聲疾呼「現階段產品已無降價空間」,希望業界能「自律」,並希望透過兩岸合作達到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