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病!最新治療指引 痛風傷心腎增死亡風險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別以為痛風只是小病,痛起來可能真會要人命!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公布最新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3診治指引,醫師提醒,尿酸濃度每增加1 mg/dL,死亡的危險性就會跟著增加8%至13%,痛風男性發生冠心病機率更增加6成,不單只是關節發炎、紅腫熱痛這麼單純。而吃豆乾、飲紅酒並不會加劇痛風發作。

這項「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3診治指引」經風濕病醫學會多位專家制訂,並獲得糖尿病醫學會、家醫科醫學會及內科醫學會等共同推薦。風濕病醫學會今(20)天也召開記者會,提醒民眾別再把痛風當小病,輕忽痛風所潛藏的共病危機。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很多人誤以為「痛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疾病,不過只是關節發炎、紅腫熱痛而已,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症不但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之一,更會提高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的機率。

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症為全死亡(all-cause)與心血管(CVD)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血清尿酸濃度每增加1mg/dL ,危險性約增加8%至13%;且男性痛風患者發生冠心病機率約增加60%,發生心絞痛的風險更是非痛風病患的2倍。

林孝義說,最新版指引建議,民眾只要尿酸濃度超過9以上,一定要治療,不僅如此,有家族病史、曾尿路結石的高危險族群,也要當心,減少嘌呤攝取加上藥物治療,才能減少痛風發作,更可避免併發症。

痛風患者在過年期間,也不必望美食興嘆,因為根據最新版指引,包括:海參、海蜇皮、各種豆類蔬果、牛奶、紅酒等,一般民眾印象中的「地雷」食物,其實不會增加痛風發作機會。林孝義也替豆製品洗刷污名,多項研究發現,以豆製品為主食的出家人,根本很少罹患痛風。

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教學研究部主任陳得源說,嚴格的飲食控制很難降低血清尿酸值,偏偏許多痛風患者,只要關節不腫、不痛就停止服藥,誤以為靠飲食控制就可以不用治療,甚至誤信坊間偏方,反而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陳得源提醒,預防痛風發作最好的方法,就是遵照醫囑,定期回診檢測血清尿酸值,減少攝取啤酒、烈酒、海鮮、內臟、含果糖飲料等含高嘌呤食物,加上適當藥物治療,才能遠離痛風復發及心血管死亡共病的危機。

風濕病醫學會並提出「1治保6」守則,「1治」:一發生痛風即投醫,肝腎功能不全者更須審慎評估一線用藥的適用性;「保6」:使用降尿酸藥物,追蹤控制血清尿酸降至6 mg/dL以下,預防痛風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