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綱微調 教育部否認「去台灣化」

教育部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27日表決通過中國史、台灣史、地理史課綱微調,教育部表示,微調內容包括部份名稱用法修訂以符合憲法精神,同時強化日本殖民台灣的事實。教育部強調,此次課綱微調是讓用詞回歸一致性,回到事實,而非「去台灣化」。 教育部27日下午召開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同一時間,台灣教授協會等民間團體則在教育部門口舉牌抗議,批評教育部打算將課本中的「中國」改稱「中國大陸」、把「鄭氏治台」改為「明鄭治台」,根本是「去台灣化」。 而課綱審議會經過一下午的開會討論,最後確定通過國文、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4科目課綱微調,未來高中課本不論是中國史、台灣史、地理史,「中國」一律改稱「中國大陸」、「清代」改稱「清廷」,「日本統治時期」統稱「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教育部強調,現有的中國史已經有使用「中國大陸」一詞,這次的課綱微調只是讓地理史和台灣史的名詞能夠一致,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精神,同時加強台灣與中國大陸歷史連結,目的是呈現事實,絕非「去台灣化」。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臺說:『(原音)原來在舊的課綱裡面在「台灣史」的說明裡面跟大陸的連結相對是比較少的,所以回到真實的一個事實。所以在這個情況他們的訴求是「去台灣化」,其實不是,其實是讓它更密切說明事實的真相。』 教育部表示,本次課綱微調後的教科用書將從104學年度高一新生開始使用,未來進行12年國教課程綱要也將具體回應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現場改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