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這件小事(下):包裝有什麼問題?

image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讓商品穿上包裝,不行嗎?你可知道,隔壁的歐盟可是統計出每人每年157公斤的一次性包裝垃圾!如果沒有包裝,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


【Part 2 】包裝有什麼問題?

有些統計數字會告訴我們,食品的包裝有好有壞,或許還能創造經濟效益。但在包裝垃圾逐漸提高的時刻,尋求跟地球共存共榮的方式已刻不容緩!

A. 快遞包裝垃圾
網路購物發展迅速,帶動快遞行業的爆發,龐大的快遞量產生紙箱、膠帶等「快遞垃圾」。

image

B. 過度包裝?
電子商務常見薄利多銷的行銷手法,也因此容易在運送過程中,為了配合貨物收發運輸,採取最低成本的包裝。然而,低辨識度的包裝,不但不一定能降低物流人員配送的難度,也增加不必要的過度包裝。

許多英美用戶在網路上挖苦Amazon:明明只是幾張貼紙,卻用了一大紙箱送來,還塞了一疊厚厚的牛皮紙。

過度包裝還包含了用來包裝的耗材,像是標籤紙、膠帶等等…

image

C. 人們怎麼看過度包裝?
有一半的人們認為過度包裝「有益」,最主要是因為包裝的功能在確實保護商品。

image

儘管環保意識提升,人們也習慣重複使用原包裝退貨,但若是環保包裝材料無法保證不在運送過程中使商品毀損,超過七成的消費者其實是不願意改變包裝。

image

【包裝的進化歷程】

幾乎是從有人類開始,就有包裝這回事。

[獵人&採集時期Hunters and Gatherers]
文獻記載不多,但多數的歷史學家同意人們在遊牧時期,需要包裝食物、器具以便遷徙。

image

[畜牧聚落時期Domesticated Village]
進入聚落時期,包裝使用的材料隨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

image

[城市時期Cities]
物品交易更加頻繁,包裝的方式變得複雜精緻化

image

[工業化時代Industrial Revolution]
1990年後塑膠用量大幅提升,雖更方便,但也製造更多環保問題。技術上帶來的方便,包裝多以需求為導向

image

[未來包裝 The Future of Packaging]
「包裝」在全球市場是一門大生意,但也製造垃圾、威脅環境。有哪些解決方式?人們將眼光投向結合永續思維的創意科技。

重複包裝
芬蘭新創公司Repack提供消費者、商家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包裝制度。

Repack採取顯眼的金黃包裝,消費者不需要回郵、上網登記或列印,收到貨品後,只要直接丟進郵筒,賣家收到後便能重新使用。

image

全世界任一處的郵箱都可投遞|Repack提供


可以吃的包裝
名叫Bob’s的巴西漢堡餐廳發明一種用米紙做成的包裝,吃漢堡不用拆封,也不擔心被擠出的醬汁弄髒手。

在西班牙也有一家號稱要讓包裝「消失」的新創公司:Skipping Rocks Lab。2015年「Ooho」從實驗室誕生,取代水瓶,這種水珠狀的儲水容器,不但成本低、易分解,一口喝完水後還可以順便把包裝吃了。

包裝裡的社會企業
位在智利聖地牙哥的貧窮地區,許多人一天不到4美金的生活費,無力負擔民生用品,購買大盒洗衣粉也成為一種奢侈行為。2011年,智利學生Jose Manuel Moller跟朋友組成新創公司Algramo,推廣「by the gram」(以重計價)洗衣粉販賣機,免費安裝在各社區商店,去除了一般大型洗衣粉包裝的成本,人們可以市價的六折購買適量的洗衣粉。目前聖地牙哥周遭已超過300個自動販賣機,也開始販賣米、豆子、扁豆等等。

image


免費安裝在社區的木製洗衣粉販賣機|wikimedia:Josemanuelmoller


延伸閱讀:
歐盟統計中垃圾最多的德國發起「裸」裝運動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7年4月號